来到包河区幸福村路路口,王大郢·沁苑小区沐浴在冬日暖阳中。乘坐电梯到达20层,王德英笑盈盈地招呼笔者进门,屋内窗明几净,绿意盎然。交房那天王德英一家人在小区里转了好几圈,“我们全家都高兴坏了,20层120平,边户东头,南北通透,视野极好。”
距离交房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每每回忆起来,王德英还是很兴奋。眼前的这座现代化住宅小区在几年前还是一片城中村,王德英一家就住在城中村的“握手楼”里。所谓“握手楼”,顾名思义,楼房密集且相近,住在两栋相邻楼房的同层居民站在自家窗前就能握手。
王德英是土生土长的王大郢社区人,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这里的自建房越建越多,居住环境狭小逼仄,卫生状况也每况愈下,安全更是得不到保障。住了大半辈子的自建房,和黄德英一样,搬离城中村成了居民们心中迫切的愿望,“大家都盼着拆迁那一天呢!”
2013年,这一天终于来了!包河区正式启动王大郢城中村改造,在随后的几年里,1106户近3000位民陆续搬离城中村。
王大郢城中村改造项目安置房启动建设后,王德英率先报名参加了居民监督小组,全程参与了安置房建设全过程,“从前期方案设计到后期项目施工,大到户型布局和面积,小到门窗开闭方式,我们都能发表意见。”其中,针对居民最关注的卫生间防水问题,王大郢家园安置房项目在建设时专门为卫生间防水标准加上了“双保险”,不光对墙体进行了防水处理,还派专人验房确保无质量问题再交房。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看着新家一点点落成,王德英心里十分踏实。
王大郢家园安置房项目是包河区安置房建设的一个典型代表。为打造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近年来,该区加快征迁安置行动,提升安置房建设标准,真正打造为民服务,与民着想的高品质“安心屋”。自2006年合肥市启动大建设以来,包河区累计完成房屋征迁总量超过2600万平方米,滨湖家园、滨湖菊园、沪上人家、大圩金葡萄家园等50个安置房项目回迁安置、总建筑面积1083万平方米,安置人口15.7万人。
如今,已经退休的王德英常常在绿荫环绕的小区里散步,碰上几个邻居唠唠嗑。崭新的小区周边配套建设了学校、菜市场、商超等,一站式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此外,考虑到安置房中老年人较多,社区与物业专门打造了老年人活动室,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孩子大了,王德英的空余时间也多了起来,她还报名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歌唱团,住在新家里,干着自己喜欢的事,王德英形容自己的生活就像小区门口那条路的名字一样,“幸福村路”——幸福祥和。·通讯员 张辰炀·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12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