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住宅小区、写字楼或者商场,走进合肥市任意一部电梯,都能在最显著的位置看到一张二维码,即该部电梯的“身份证”。一旦出现故障,工作人员便能快速定位、实施救援。
12月13日,记者从合肥市数据资源局获悉,目前全市10万多部电梯可以实现在一张图上管理。与2021年相比,合肥市电梯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缩短了1.2分钟,比法定要求用时提高15.8分钟。
救援时间缩短1.2分钟
2022年9月3日14时25分,位于经开区北海路与莲花路交口的华地润园小区大面积停电,导致该小区8部电梯同时困人。经过96366中心指挥调度救援力量,14时56分,8部电梯内的被困人员全部成功获救。
这样的快速处置速度在合肥已不是个例。据合肥市电梯安全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今年所发生的电梯困人事件中看,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4.2分钟,现场实施救援平均用时6.8分钟。
这一时间与2021年相比,合肥市电梯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缩短了1.2分钟,比法定要求用时提高15.8分钟。效率提高的背后,依托于覆盖全市的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
“数字密钥”实现精准定位
小电梯承载着大民生,而“数字密钥”的关键就在于每个电梯上的“身份证”。
目前,在合肥市各类公共场所、住宅小区内的电梯几乎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上面标注有应急救援电话、电梯编码和标识二维码的提示牌,构成了合肥市电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前沿哨所。
市民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获知电梯的投用日期、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故障记录、维保记录等信息。
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合肥市电梯综合大数据平台应急处置系统就可以根据标识牌上唯一性的七位识别码,来锁定电梯的具体位置。当市民乘坐电梯遇到故障拨打专线电话时,平台也可以通过GIS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电梯的详细信息,并将信息发给物业和维保单位进行救援。
10万多部电梯实现“一张图”监管
一个二维码,让电梯管理有迹可循。
在后台的大屏端,记者看到,动态看盘上展示了电梯维保状况、故障与救援情况、检验检测情况等数据;在智慧监管模块,则通过多维度数据包括电梯应急救援时长分布、电梯综合风险评级等指标的收集,为电梯风险精准画像。
“通过一个综合性的大数据平台,合肥市各个区域的电梯被逐一编号连在了一张网上,管理部门、运维部门、安全部门再通过这张网传递出的信息,获取需要采取的措施。”合肥市电梯安全信息化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构建起了各职能部门间协同处理问题的新方式,更建立起了市民乘梯的安全保护网。
自2017年3月合肥市电梯安全信息化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累计应急处置2.8万起,解救市民5.6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万多部电梯可以实现“一张图”管理。此外,据了解,合肥市已遴选16家维保企业担任全市电梯安全应急救援联动队伍,布设112个电梯公共救援站点,构建了以电梯使用单位和法定维保单位为基础、应急救援联动队伍为补充、119消防救援为兜底保障的电梯应急三级救援机制,提升全市电梯应急救援效率。
“未来,随着更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平台数据的汇集、完善,电梯智能化监管效能将进一步提升。”该负责人表示。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1543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