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产业园区将不仅是人才的“梦工厂”,更是舒适宜居的“幸福地”!配套服务或将成为“基本标配”,街角空地随时变身露天舞台,屋顶平台等各类公共空间将焕新成为景观绿地、球场等共享场地……在新一批产业科研类项目的规划上,合肥将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要气质也要有品质——服务功能上更有人情味儿、建筑设计上更具个性化。跟着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一起抢先来看!
经开智能产业园六期南地块项目
增加配套服务 满足各类人群工作生活需求
你想象中的产业园区长啥样?
是线条利落的建筑楼体、方正刻板的园区动线,还有白日热闹晚间冷清的场景吗?
合肥正在打破你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合肥在产业建筑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建筑不只服务于产业,更服务于每一位具体的个人。
如要求产业建筑配套健身空间、餐饮空间等功能,同时结合室外集中绿地、建筑退让空间、屋顶、架空层及各类公共空间,打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外共享空间,为园区人员提供交流、休憩、娱乐场所。
这些“接地气儿”的变化让合肥的产业建筑在“科里科气”中折射出一份浪漫与包容。
在高新声谷产业园的最新规划中,就提出了打造“7×24小时不打烊”的产业+生活园区。除了设置食堂、文印等基础性配套,还开拓咖啡、健身等提升性配套服务,满足园区各类人群工作生活需求。
设计项目负责人洪绍军介绍,为满足多元化需求,园区中预留了部分空间,后期可根据产业人才的需求增加阅享空间、精品餐厅等福利性配套场所。“高新声谷产业园计划打造成开放式园区,所以许多配套服务和共享空间并不局限于园区员工使用,也面向周边的居民开放。”
针对每座建筑出入口的公共空间和街角处的缓冲空间,洪绍军的设计团队也进行了充分利用。比如利用出入口的大台阶,加入绿植景观设计,可在此举行小型的演出及活动,塑造年轻化的生活氛围;利用街角的空间布置小游园,为周边居民及园区人员提供休憩游玩空间,塑造出具有温度感的生活场景。
“希望让园区的夜晚也能充满人气。”洪绍军介绍,园区规划有人才公寓,满足年轻人才就近居住需求。同时园区将设置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馆等,室外空间将开拓慢跑道、科技互动小品等,让公共空间更有人情味,在细微处传递“宜居宜业”的城市品质,真正把人才留住。
量子科仪谷项目
打造“5分钟生活圈” 为人才留出更多放松精神的“中转站”
正在规划建设的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更多考虑为一期、二期等园区增加配套服务功能,巧用公共空间,为人才留出更多放松精神的“中转站”。
设计项目负责人黄怀海介绍,利用三期场地原有的自然沟壑,该设计团队将其打造成自然溪谷,未来三期园区的中央将蜿蜒流淌涓涓溪流。“溪谷水系通过植物规划、底栖构建、鱼类种群构建、底质优化等措施,将在园区内构建出动态水平衡的系统。”
黄怀海介绍,临溪谷北侧的地势将抬高半层,设置连续的溪谷商业街,使其与孔雀台路商业及望江西路商业形成连续的环形商业动线。溪谷商业街还将结合景观水系、临溪休闲茶饮、廊桥叠水、慢跑步道等特色场景,为人才营造独具一格的活力街区。
对内满足社区需求、对外覆盖城市配套,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还将在园区西部配套系列小型餐饮店,在园区内打造“5分钟生活圈”。
值得一提的是,在规划中,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的地下室出风口处,与地面形成了高低差。针对这一处空间,黄怀海介绍,他们将其整合成户外活动空间,未来人们可以在这里进行滑板等运动。
同时,在室外空间中,为将自然生态与建筑空间巧妙融合,设计团队以绿轴通廊、露天剧场和浅丘花园等形式改造公共空间,在园区中营造工作与生活多元平衡的氛围。
“第五立面”别具匠心 个性化创新让园区“各美其美”
浸润在合肥“科里科气”的城市气质中,这些产业园区在融合科创元素的同时,也追求个性化创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比如高新声谷产业园,园如其名,它的建筑设计就与“声音”有关。洪绍军解释,园区西侧是将军岭路,沿路的建筑形象直接决定了来往人、车对片区的第一印象。
结合“声波频谱”的形象概念,高新声谷产业园的沿路建筑将以“错落堆叠”的方式呈现,建筑外立面上还将装饰疏密不同的竖向线条,以达到和“声波频谱”呼应的效果,凸显园区主题。
除了在产业建筑上凸显个性化,高新声谷产业园在整体景观设计上也更加注重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
高新声谷产业园与大蜀山遥相呼应,北侧是创新产业园三期,为和周边环境形成“共生共存”的和谐理念,洪绍军的设计团队计划在园区内打造一条南北向的景观轴。
结合该片地块原有的地势高差,沿着南北向景观轴,未来还将规划一条生态旱溪,下雨时将形成自然的溪流景观,晴天时则呈现绿意盎然的旱景。
“站在大蜀山上能够直接看到我们园区建筑的屋顶,所以在‘第五立面’的设计上,我们也花了很多心思。”洪绍军介绍,除了在楼顶铺设光伏板、开辟室外休闲空间以外,他们还将园区西北角一座超高层建筑的屋顶进行了景观设计,与大蜀山产生良好的互动关系。
此外,洪绍军的设计团队利用建筑的错位交互,设计出许多共享空间,不仅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和识别度,也和周边的城市公共绿地产生很好的辉映。
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发生产基地
是“共享空间”也是“人文窗口” 更多独特产业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在产业园区的设计上,合肥注重将生态景观和人文深度融合,创造出独特的地标韵味。
再看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在园区的主入口处,黄怀海的团队设计了一处“水边书舟”对景建筑,紧挨自然溪谷,主要承担创谷园区的文化展示功能。作为可弹性使用的互动体验中心,“水边书舟”可以支撑园区展示、产品发布、图书阅览、小型演艺活动等多样功能。
由于临近溪谷景观带,“水边书舟”侧面结合景观广场将设置景观踏步道,可直达溪谷岸边,与溪谷景观带形成连续的互动体验。“希望产业园区在具备科技创新气质的同时,也能保留自己的自然文化底蕴。”正因如此,“水边书舟”将不仅成为一处共享空间,更是展示文化的窗口。
在“第五立面”的规划上,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将观赏性和实用性深度结合,规划了球场、空中露台等,员工能够在这里休息、远眺、烧烤等。
“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很快,希望疲惫之余,大家能手捧一杯咖啡,在园区的溪谷两侧漫步散心、看花开花落。”
除了精心规划“第五立面”,合肥市在产业建筑规划中要求,通过体块组合变化、建筑材质色彩等设计手法打造创新园区。中安创谷科技园三期的建筑内部立面就使用较为温暖的仿木、陶板等材质,和建筑外立面的大片金属材质形成互补,让产业园区兼具“科里科气”和温暖。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335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