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

合肥在线2023-03-19  211

导读:筑牢民生之本,铸造就业热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兜牢民生底线,让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普惠……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和动力源泉。2021年,合肥坚定不移…

筑牢民生之本,铸造就业热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兜牢民生底线,让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公平普惠……

以人民为中心,增进民生福祉,成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追求和动力源泉。2021年,合肥坚定不移推动共同富裕,加快打造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幸福之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扬帆起航再出发,在新征程途中,只要是有利于群众的事,再多不怕多、再小不嫌小、再难不畏难,努力让市民的笑容成为城市最美的市容!

2021年8月3日,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教育集团祁门路中学。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图片

铸造“就业热土” 

全力保障“最大民生”

“微信扫一扫,周边工作免费找;社区周边三公里,上千好职位,等你来挑”……包河区滨湖瑞园小区各楼栋门口,均张贴着“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的二维码。用手机扫码求职,让辖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身边的就业信息,进而在家门口找到合适的工作。

该小区居民姜昌菊是上岸退捕渔民,之前一直在家带孙子。如今孙子上学了,自己有了空余时间,她开始想“找个班上”来充实生活。前段时间,姜昌菊听说了“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求职,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在家门口上班,工作时间也合适,工作、家庭都能兼顾。”姜昌菊满足地说。

图片

在庐阳区海棠街道建华社区服务中心,居民在扫描就业二维码。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合肥把服务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作为最大的就业民生工程,精心搭建“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记者从市人社局获悉,自平台上线以来,已登记求职人数10.9万人,企业注册数2.2万户,累计提供岗位需求近20万个,平台累计浏览量超过100万用户,推荐成功灵活就业1万多人,平台已覆盖合肥城区370个社区,覆盖率达95%以上。

瑶海区龙谷华庭小区高楼耸立,景观优美。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社区三公里”智慧就业平台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在平台设计、服务体验度、操作便捷上下功夫,让普通社区居民一看就懂、一用就会,为社区居民求职和社区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提供高效、便捷、精准的就业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求职、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2021年,合肥坚定不移稳就业、全力以赴保民生,全年新增城市就业14.4万人,为居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坚实支撑。

俯瞰新站高新区合郢花园二期安置房项目。记者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今后五年,合肥将持续抓好就业这个“最大民生”,新增城镇就业100万人,鼓励新业态灵活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

图片

解决“急难愁盼” 

守护城市“最美风景”

2021年,合肥推动高考考场分区改革,让考生从“满城跑”变成“就近考”!

往年高考,由于合肥各区没有单独设立招生考试机构,整个市区只能作为体量超大的单一考区长期运行,“长途跋涉”去考点、多地点预定高价“高考房”、全城“大迁徙”成常态,引来考生、家长一片“吐槽”声。

图片

2021年6月7日中午,在合肥六中(南区)考点,考生们有序走出考场。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2021年,合肥推动高考考场分区改革,允许考生自主就近选择考区,结束“东西南北大挪移”历史,赢得了考生、家长一片叫好声。

市民蔡正莉家住政务区,孩子去年参加了高考。“根据往年考生家长传授的经验,在考场分区政策下来前,我就提前几个月在离家比较远的几个区域都预定了宾馆房间。后来得知高考考点就近安排,我真是喜出望外。”蔡正莉说。之后,孩子在合肥八中考点参加考试,从家里出发,步行也只需十几分钟时间。“考点在家门口,家长省心,孩子也不折腾了!”回想起这段经历,蔡正莉十分感慨。

2021年,合肥坚持人民至上、民生至上,将党史学习教育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密结合,用心用情用力为民办实事、解难事、谋福事,用民生“加码”为幸福“升温”。回望2021年,合肥解决的“急难愁盼”真不少:

延长市区路内停车泊位免费停车时间、错时共享停车位、潮汐停车位、智能停车场……合肥以“优化停车资源”为切入点,推出一项又一项管用举措,让停车不再成为“老大难”;

合肥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不成”反映窗口。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在合肥公安出入境、车驾管、户政等窗口部门设置“办不成”反映窗口,专门解决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力争做到反映的问题件件有回复、事事能解决;

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让“上上下下”从难题变成“享受”;

二环“堵点”化通途,“民心桥”树“新样板”……

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成为必答题,这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高效能治理的题中之义。“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2021年,合肥以“群众觉得”为出发点,以“群众所指”为攻坚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精准发力、持续用劲,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让市民收获了一个个“小确幸”。

图片

蜀山区名君家园小区安装了电梯。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今后五年,合肥将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持续破解民生难题,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提升“幸福质感”

绘就更美“民生图景”

“现在社区医院有专家,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我们平时看病在家门口就行了,既方便也放心。”庐阳区大杨镇居民张先生说。2021年,该区以大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试点,与市一院签订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协议,稳步推进市一院-大杨中心“一平台四中心”建设,不仅创造了合肥市城市紧密型医联体新模式,也让医疗、护理、照护资源得到有效整合,17万大杨镇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医疗卫生和养老事业是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要事、大事。合肥锐意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百米”,不断推进优质服务资源下沉直达基层,将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服务送进百姓家中。此外,三甲医院专家“走下来”,基层医务人员“送上去”,基层卫生服务水平也在紧密合作中得到质的提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2021年9月投入使用的合肥九中新校区。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为了让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的愿望,2021年秋季开学,合肥市新增中小学35所、新增学位7.7万个,建成幼儿园50所、新增学位1.9万个,“学在合肥”招牌越擦越亮;

为继续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改善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2021年新建4.4万套棚改安置房,让更多群众实现住有所居;

为让老人颐养天年,合肥在2021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782户、建成养老助餐机构281个、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15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

暖心的民生答卷,折射出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今后五年,合肥还将继续织密社会保障网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健康合肥行动、满足住有所居期盼、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完善社会治理体系,让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1年2月1日,在庐阳区大杨镇文化站停车场,工作人员在安装“共享停车场”指示牌。葛传红 全媒体记者 郭如琦 摄

站在新起点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信念从未改变,绘就更加美好民生图景的新征程已经开启。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合肥的民生保障脚步将更添力度,发展更显深度,幸福更添温度。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369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