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产学研合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在合肥,创新创业模式下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能有效从需求拉动创新,以技术推动创业,极大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仅如此,我市在“双创”过程中逐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动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将产学研合作落到实处,实现多方共赢。
茶香亟待“落地见香”
一边是合肥本地企业,亟需人才的“新鲜血液”;一边是合肥知名高校,研究成果有待“落地”,二者相碰,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3月21日上午,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与元气森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将携手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双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发展。
近日,在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茶学专业研究生刘月正在实验室做茶叶香气物质生物合成实验。
“香气是评价茶叶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如何将茶树萜类合成酶基因在茶树叶片和花中,通过转录过程中的再加工,调节生物合成,从而达到改善茶叶香气品质的目的,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她说,目前实验有了很多新进展。茶香深浅浓淡,人们喜好不一,茶香的研究更需要落地,通过茶饮,向市场传递自己团队的最新研究。
而她所期盼的“落地”,在这次校企牵手中有了“回响”。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安农大的学生可赴元气森林开展学术交流,或是推荐优秀本科生、硕博士研究生参加元气森林的人才引进计划。与此同时,元气森林将成立“青年教师实践基地”“研究生实践基地”“本科生实训实习基地”,安农大将安排师生开展实践锻炼。
“合作,一方面是企业本身需要更多的‘新鲜血液’,提供更多茶饮研发的新思路、新创意;另一方面,我们也想通过合作,反哺社会,为合肥食品行业发展作出贡献。”元气森林研究院院长王雪刚表示。2021年,受合肥优良的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元气森林集团与合肥结缘,华东区域总部正式落户合肥,成为合肥食品行业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副院长沈周高表示:“加强校企合作,能让更多的学子‘走出去’,也能推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更好地实现茶学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校企合作打通“最短通道”
打通科技与产业融通的堵点,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如今,科创与产业携手,校企合作成了共赢的新路径、新模式。
无独有偶,今年2月,安徽理工大学与安徽达因汽车空调有限公司、科大智能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将围绕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共建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机制,开展更加紧密有效的交流合作。
2月底,国轩高科携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创新电池联合实验室。双方约定,创新电池联合实验室设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国轩高科工程研究总院和中国科大碳中和研究院为建设主体。联合实验室将围绕创新锂电池技术,开展基础、前瞻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产学研合作。
为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同培育更多技能人才,近年来合肥陆续出台关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强强联合”、携手解题、成果共享成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共识。
未来,合肥将全面推进“三联合”:校校联合、校院联合、校企联合,即与在肥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依托科研做教研,面向产业设专业,打通“专业-就业-产业”最短通道。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为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也为科研人员提供着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据介绍,让创新和市场、科研和产业、科学家和企业家更好地对接、联合,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企业的自主研发有了智力支撑,科研人员的知识有了应用之地,从而真正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原动力。 ·本报记者 潘子璇·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385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