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毛线,一串珠子,一根棒针,经过她们的巧手,摇身一变,成为一朵花,一只包,一条围巾,一个挂件……在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喻岗社居委,活跃着一家爱心编织坊,成员都是小区具有爱心的志愿者们,她们制作和编织各种工艺品,并将义卖所得的爱心善款用于慰问辖区孤寡、困难老人,为他们奉献爱心、传递温暖、送去关怀。
平均年龄65岁左右
2017年,新站高新区瑶海社区喻岗社居委联合安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了“浍爱编织坊”。“起初,我们是想让回迁的居民能够聚在一起聊聊天,丰富下业余生活。”喻岗社居委妇联主席代海燕告诉记者,在聊天中,阿姨们发现有共同的编织和做手工的爱好,于是就想着发挥余热,为社区做点贡献。
一开始,这里仅有三四名成员,渐渐地,在阿姨们的口耳相传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进来,现在“浍爱编织坊”成员在20人左右,平均年龄65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已经93岁了。
“最开始,大家也就是绣十字绣和串珠子,半年后,又扩展到了插花、编织等。”代海燕告诉记者,为了方便阿姨们“创作”,社区为她们开辟了专门的活动室,每周四作为集体日,大家可以坐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如今,活动室的展示架上,已经摆满了阿姨们的手工作品,有精致小巧的手提包,有鲜艳亮丽的毛线花,还有小巧精致的钥匙挂件……这些在日后的爱心义卖活动中,变成了送往孤寡、困难老人家中的米面粮油。
婆婆媳妇齐参与
在“浍爱编织坊”中,有一个特殊的婆媳组合,60多岁的儿媳妇王春莉带着90多岁的婆婆一起加入其中,婆媳俩一起用巧手为社区公益事业出力。
王春莉是编织坊的元老级人物,她性格风风火火,做起编织来有模有样。采访中,她向记者展示手中编织的向日葵和小动物,并介绍了自己的编织心得。“一开始,我也不会编这些,后来我看抖音上有人在教,我就跟着学,慢慢地也就学会了。”王春莉的手机里收藏了很多手工编织视频,每个视频她都观摩了几十乃至上百次。“我学会后,再来教大家,大家学起来就轻松一点。”王春莉说道。
王春莉的婆婆今年93岁了,也是编织能手,她可以做包包、织围巾。婆媳一起上阵,既不会无聊,也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觉得累,做公益事业很有意义,我们自己做得也开心。”王春莉的婆婆告诉记者,她和儿媳妇每天最多做两个,考虑到身体,两人也会量力而行。“要是我们再年轻点,就好了。”王春莉笑着说。
用爱心资金慰问老人
“在阿姨们的带动下,编织坊也加入了一些年轻力量。她们平时忙着工作,抽空也会到这里来学习,参与编织手工作品。”代海燕介绍,编织好的手工作品有两种去处,一是进行义卖,二是慰问老人。
2019年12月,“浍爱编织坊”第一次将作品拿到小区广场上进行义卖。虽然是个冷天,但是那天的人特别多,义卖的物品全都卖光了。由于当时编织坊创建时间不长,也没有足够的经费,大家编织的材料都是自费的,所以义卖的第一笔钱就为大家采购了一批新的材料。
之后,“浍爱编织坊”义卖筹集的每一笔爱心资金都会用于探访高龄独居老人。她们的爱心义举,也感动了周边的居民。每次举办的手工艺品义卖活动,许多居民都会携老带幼一起出动,购买手工艺品,奉献自己的爱心。
除了爱心义卖外,“浍爱编织坊”的成员每遇到特殊节日也会组织一些爱心活动。如每年元宵节和端午节,为老人做汤圆、包粽子。
代海燕告诉记者,社区秉持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想要将这些有爱心、有能力、善沟通的阿姨们凝聚在一起,不仅能够团结邻里关系,还能够将奉献精神传递到大家身上,让“浍爱编织坊”越来越壮大。
“下一步,我们会重点关注困境妇女和儿童,以萤萤之火,燃至荒野,让群众感受到来自社区的温暖与关怀。”代海燕说道。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文/图 实习生 杨军 郭羽菲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048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