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合肥“科学岛”上的“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时间的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吸引全球聚焦!
不过你知道吗?就在“人造太阳”朝着人类“终极能源梦想”不断迈进的路上,这一大科学装置已经“沿途下蛋”,催生出了许多能“为我所用”的应用成果。
“人造太阳”全身是宝
基于“人造太阳”装置上高精度的太赫兹激光偏振干涉仪监测技术,2019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成立了安徽中科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这项太赫兹光学技术原本用于“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内的相关监测工作,技术“起点”很高。目前,基于这项技术,企业已成功研制出了先进的主动式太赫兹人体成像安检仪、太赫兹激光透射成像系统、太赫兹数字CT等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去年,主动式太赫兹成像安检仪订单已开始陆续交付,开启了量产之路。“主动式太赫兹安检仪可以用‘精准画像’的方式清晰成像,分辨率极高。这也是一种绿色安全无害的检测方式。”
位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的合肥中科凯凌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如今也正将基于“人造太阳”装置衍生的超导技术,拓展应用在环保领域。能源研究院超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周超告诉记者,相比利用重力沉淀的传统污水处理方式,采用超导电磁力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传统方式所需的数小时工作时间,如今能缩短至几分钟。不仅如此,“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可谓“全身是宝”,“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等尖端技术“汇集一身”也都具有很强的产业化潜力。例如在医疗领域,依托“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合肥还已研制出了全球最紧凑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
“科学岛”再获百万奖励
包括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成果在内,多年来,“科学岛”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扎根合肥,产出的“下一代高场超导磁体关键科学与技术”“健康土壤”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在安徽加速落地转化,以应用类技术成果孵化成立的蓝盾光电、皖仪科技等企业也顺利上市。就在近期合肥市公示的2022年度合肥市科技创新政策兑现结果中,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又获得了成果转化与技术合同交易奖励总金额126万元,总金额位居合肥高校院所第一。记者获悉,此次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申报了16个资助项目,研究领域和方向涉及人工智能与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材料以及生命健康等等,技术交易金额达1642万元。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宋云涛介绍,近年来,合肥研究院聚焦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和地方共建科技合作平台,构建了以合肥为中心、辐射全省的集“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新兴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与此同时,实施“松绑+激励”政策,允许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将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形成的企业股权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对横向技术合同净结余经费,可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给予科研人员现金奖励,且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此外,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单位管理体系建设和职称评定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不断扩大单位和科技人员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自主权和获得感。这些具体举措都有力促进了科研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十三五’以来,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累计授权发明专利2100多件,位列安徽科研机构第一,落地在安徽的成果转化与技术合同交易额居也居高校院所第一位。”宋云涛介绍。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120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