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凡人微光,聚而成炬。她们,坚定、执着、乐观、敬业……身上闪烁着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的美好特质;她们,朴实、勇敢、勤劳、奉献……立足各行各业书写着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记录下她们的奋斗故事,愿这束微光能够照亮你我逐梦前行的道路。…
凡人微光,聚而成炬。
她们,坚定、执着、乐观、敬业……身上闪烁着新时代女性劳动者的美好特质;
她们,朴实、勇敢、勤劳、奉献……立足各行各业书写着平凡而又温暖的故事;
五一劳动节之际,我们记录下她们的奋斗故事,愿这束微光能够照亮你我逐梦前行的道路。
陈恩燕:一封家书传承两代劳模梦
凌晨,大地万籁俱静,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夜晚,万家灯火齐明,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家。一把大扫帚,她拿了10多年,她就是陈恩燕,从最一线的环卫工人,成长为现在的合肥市庐阳区城管委环卫中心副主任。
1999年,陈恩燕下岗后,很多亲戚朋友都在张罗着为她介绍工作,被评为省劳模的父亲,却劝她继承父业,拿起大扫帚当一名环卫工人,陈恩燕犹豫了,当时她才20多岁,从未想过女承父业。
“别看这项工作脏、苦和累,可也是磨练人的意志,助人成长的熔炉,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1999年4月25日,父亲陈先诚给她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当年5月1日,带着父亲的谆谆教诲,陈恩燕来到了当时的合肥市中市区环卫大队,正式成为一名环卫工人。
刚刚参加工作时,由于业务技能不熟练,陈恩燕的清扫速度跟不上其他同事,保洁的路段不够干净。为了找出问题所在,她虚心的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陈恩燕成为同事们公认的“清扫能手”,单位也把她从一线工人提拔成清扫班长。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陈恩燕几乎用自己手中的大扫帚丈量了整个庐阳区。碰到节假日,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她坚守在岗,数十年的时间里她没有和亲人吃上一顿团圆饭。2014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陈恩燕走上了领导岗位,她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不断摸索着管理经验,跟同事一起,利用竹片、铁丝、废弃管材等材料,改造制作了近10种保洁器具。
陈恩燕用一片真心换得一方洁净,用一项项创新发明的劳动成果成就了环卫工人的匠人匠心,参加工作20多年来,她先后获得“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合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李长菊:人生的方向盘紧握在自己手中
今年48岁的李长菊是一名货车司机,她凭借一股敢闯敢拼的韧劲,在行业里站稳脚跟,得到了不少客户的认可,打破了他们对于“女司机”的刻板印象。从2003年跑车至今,李长菊更换过5次车辆,行车里程超过120万公里。
小时候,李长菊压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开上货车。小学时,父亲出了一场车祸,从此她便对货车产生了恐惧。27岁那年,她听朋友说,开货车,收入高,工作时间也相对自由。为了赚钱照顾孩子,从来没摸过车的她决定报名考驾照。那时她一边打工,一边考驾照,靠着勤奋,仅用45天就拿到了驾照。
拿驾照的第一天,她就接到了送货的单子。“虽然第一次出车洋相百出,但就是那一次,我锻炼了胆量,后面开车也越来越顺当。”这么多年来,李长菊开着车到过河南、浙江、上海等地,最远的一次,她一口气跑了1000多公里。跑车多年,李长菊吃住几乎都在车上,忙起来,经常三餐不规律,因此落下了胃病。长期久坐,她的肩膀、颈椎、腰间盘都有问题。
但比起身体上的伤病,最让她难受的还是工作中的质疑与偏见。2021年,疫情导致货运单量减少,她开始尝试在平台接单。有的客户打电话咨询,一听拉货的是女司机,就取消了订单。“女的怎么拉货,我这个货需要司机搭把手,女的哪能搬动呢?”每当这时,李长菊也不争辩,她告诉客户,“你先别急着取消,你放心,虽然我是女司机,但我的服务会更好,不信你可以试试。”有的客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相信了李长菊,结果十分满意。
2017年,经朋友介绍,李长菊加入了卡友地带平台,认识了一群开货车的兄弟姐妹,她听同行说,有一个“公益寻亲计划”,在货车上张贴寻亲启事,帮助亲人团聚,她加入其中,截至目前,她和大家顺利帮助3名走失孩子找到了家。还有一次,在高速路上,李长菊发现前方4.2米的货车拉了一车鸡蛋,车厢中部被雨布盖住的地方冒烟了,她立即按喇叭提醒货主,车辆停下后,她一边报警,一边拿车上的灭火器、矿泉水帮忙灭火,成功帮助卡友挽回了部分损失。
开车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李长菊觉得岁月没有亏待她,在路上的日子很自由,驰骋祖国大江南北,自然风光的壮丽无边治愈了她心中所有的烦闷。“等到退休后,我想开着房车去旅行,再回到社区加入公益组织,为社会做点贡献。”李长菊说道。
郭昌菊:6年完成网约车订单超5万单
早上5点,郭昌菊醒来,给孩子做好早餐后,她赶在6点前匆匆出门,开启了网约车司机一天忙碌工作。晚上7点,晚高峰过后,郭昌菊早早收车,赶回家中照顾孩子。这样的工作日常,她坚持了6年,其间完成订单超过5万单,里程数超过30万公里。
2017年,郭昌菊决定成为一名网约车司机。她还记得自己第一天上路时,心里既紧张又害怕,看到大货车从旁边驶过,心都要跳个不停。她不断给自己鼓气,“没事,别人行,你也行。”渐渐地,郭昌菊驾驶技术越来越娴熟。虽然很多人觉得女司机的车技不是很好,郭昌菊对自己的车技很有信心,“不少乘客说我们女司机开车开得挺好的,没有那么急,开得相对稳些。”
当然,网约车属于服务行业,难免也会被“刁难”。一次,郭昌菊接到一单前往合肥南站的订单,她按照规定等待了5分钟,乘客并未出现,此时系统提示她可以取消订单,郭昌菊想到目的地是高铁站,也许对方有急事,就又耐心地等待了5分钟。乘客上车后,距离高铁发车时间仅剩25分钟,两地相距20公里,对方问郭昌菊:“你能按时把我送到吗?”郭昌菊实话实说,“我不敢保证,我只能尽量”。
由于路况不好,眼看火车就要发车,乘客讽刺她:“我看你要磨蹭到什么时候,肯定绕路了吧。”明明是按照导航行驶,对方却突然质疑自己,郭昌菊的泪水在眼里打转,等送完乘客,她在车里哭了一场。“那是我第一次开车被气哭,后来我安慰自己,没必要为不讲理的人生气,才慢慢好了起来。”
郭昌菊是个热心肠的人。有一次,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叫到了郭昌菊的车,她看到对方失去了一条腿,下车主动将乘客扶到了座位上,帮其系好了安全带,又帮乘客把轮椅搬进了后备箱。在服务好乘客之外,郭昌菊还努力发扬着拾金不昧的优良传统。一次,一对夫妻乘车时不慎将钱包落在了她的车上,等车子开出去10多公里,郭昌菊才接到失主电话,她一边安慰对方不要着急,一边把车停在路边,帮失主找到了钱包,之后,她又主动将钱包送给了对方。
工作再忙,郭昌菊也保持着周日休息的习惯,这天她会空出时间,陪伴孩子,收拾家务,用她的话说,在网约车司机身份之前,她首先是个妈妈。工作是为了孩子,工作更不能丢了孩子。
崔卫明:70后外卖女骑手的“飞驰人生”
今年49岁的崔卫明在外卖站点里,显得有些特殊。她是站里年龄最大的一位外卖女骑手,从2015年开始送外卖至今,她累计送餐超过6万单。虽然经常风里来雨里去,可对于这份工作,崔卫明的心里是珍惜的,它不仅为她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她拥有了更加年轻的心态,尤其是被他人认可时,这份欣喜更是溢于言表。
选择跑外卖,崔卫明的理由很简单,门槛低,能挣钱。她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40多岁的年纪送外卖是她眼前最好的选择。她还记得第一天送外卖,她看不懂手机导航,迷了路。“当时心里急得不行,这边电话在催,那边我还没找到路在哪里。好不容易找到了路,送餐超时又被扣了钱。”提起往事,崔卫明历历在目。她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手机软件捣鼓明白。跑完外卖,别人坐在车上休息,她就掏出手机,学习各个页面怎么操作,遇到不懂的,她也不怕丢人,就找小年轻们演示、请教,就这样,一来二去,她很快就熟悉了怎么跟着导航找到取餐点和送餐点。
送外卖,这个活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轻松,但对于崔卫明来说,她能吃得了苦,风吹日晒,刮风下雨,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每天10点半,她都会准时上线,一直持续到用午餐高峰结束。下午5点,她又会上线接单,一直到夜里10点下线回家。一天8个小时的忙碌,她可以派送40—50单,收入在200元左右。
虽然收入不错,但风险也高。有一次,她骑车送餐途中发生车祸,摔断了肋骨,这样的事故,她送餐以来发生过2次。“后来我就告诉自己,送餐途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千万不要心急。”崔卫明说,成为外卖员以来,她收到了很多暖心的好评,有些人看她年纪比较大,又是个女骑手,会叮嘱她路上小心,注意安全。天气恶劣,偶尔送餐超时,也有人给予她包容与理解。
“送外卖虽然辛苦,但是我干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平时在站点,小伙子们和站长也挺照顾我的。”崔卫明说,她很享受现在电动车上的“飞驰人生”,当订单响起,她迎着晚风驶向目的地,充实的生活让她心里更加有奔头,有力量。
三孝口女子投递队:风雨“爱心邮路”,朵朵“铿锵玫瑰”
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每天风雨无阻地为客户投递报纸信函……她们是一支365天行走在邮政投递道路上的女子投递队,也是开在“爱心邮路”上的朵朵“铿锵玫瑰”。
三孝口投递站位于合肥市中心,是省邮政公司“投递四星级”规范服务窗口,主要是为省、市党政机关及大专院校服务,服务面积12.8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00余万,这里有员工37人,其中女员工23人。
每天清晨,女子投递队队员一天的辛劳便开始了,从过去背着厚重的邮包骑着自行车送邮件,置换成现在骑着锂电池电动车投递,三孝口女子投递队已经成为优质服务的代名词。她们每日投递两班,每班负重30公斤以上,对重点单位实行日报早投,对特殊用户提供上楼到桌服务,热情为社会群众代订报刊,送件上门,全年投递及时率和准确率达100%,无差错、无投诉,年均用户满意度95分以上,以一流的服务展现了巾帼风采。先后涌现出合肥市劳动模范黄林玲,省公司百优投递员张玉蓉、刘敏等先进个人典型。
绿色“娘子军”的魅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工作服务上,她们还将爱心延伸到了投递服务之外。从3个投递员在投递段道内自发结对献爱心,到以22个投递员组成了14条“爱心邮路”,三孝口女子投递队成立了以优秀投递员为骨干的“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投递工作联系千家万户的便利条件,走进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关爱困难家庭。
同时,站点还以她们姓名中的某个字成立了“敏林小组”“林爱小组”“华扶小组”“欣荣小组”“爱民小组”“建香小组”6个小组,先后与投递辖区内的陈爱珍、李星华、许士蔚等十几位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结对,通过为老人读报、陪老人聊天,帮助老人整理家务,照顾老人起居等方式,让空巢老人们感受到了“爱心邮路”上的阵阵温暖。
郑燕红:南方“燕子”为爱筑巢合肥乡村
清新脱俗的装修、古色古香的家具——走进位于肥东县桥头集镇黄张村的“燕子窠茶院”,一缕茶香扑面而来。茶院的女主人郑燕红来自福建省泉州市。男主人钱巍来自安徽省安庆市。
说起把茶院开到合肥乡村的缘分,郑燕红说还要多亏了爱人钱巍。当时她常年在南方做茶,钱巍是她的客户,经常找她买茶,一来而去,二人熟络了起来,觉得特别投缘,而且有许多共同话题。长期的线上交往加上日夜思念,钱巍最终鼓起勇气,来到福建,与郑燕红见面。两人可谓一见钟情,加上之前彼此有一定的了解,很快确立了关系。
2022年4月,郑燕红和钱巍慕名来到黄张文艺村参观考察,一下车,两人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加之周边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两人觉得适合创办农家茶院,可以让旅客来黄张村参观,一边品茶,一边享受“原风貌、原生态、原住民”的田园风光。
在国光社区的大力支持下,二人与农户签订了租房15年协议,经过三个月的老房改造,两人终将“燕子窠茶院”建好。通过线上批发、代销兼零售茶叶的方式运营。开业当天,茶馆人来人往,仅半天就销售一百来斤茶叶。
“我一直是做茶的,我爱人也喜欢喝茶,所以我们选择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扎根。”郑燕红透露,之所以叫“燕子窠”这个名字,一是因为“燕子窠”位于福建武夷山,二是因为自己的名字里有个“燕”字。
茶院营业后,郑燕红也在想方设法让这里“火起来”,她通过抖音、微信朋友圈推介,扩大知名度,又开拓了一系列民俗体验项目,一方面可以带动十多位当地农户就业,另一方面可以将茶文化与文旅结合起来,为“文艺村”黄张村招揽人气。
“下一步,我计划将农耕教育与研学活动结合起来,吸引更多人来村里打卡,了解这里的美食和美景,为乡村旅游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郑燕红表示。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177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主题数 15591 | 今日评论 0 | 今日主题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