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牢牢守护城市生命线

合肥在线2023-05-08  441

导读:城市生命线包括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合肥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有效防范城市基础设…

城市生命线包括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

近年来,合肥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有效防范城市基础设施安全事故发生,并探索出以场景应用为依托、以智慧防控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内核、以市场运作为抓手的城市安全发展新模式。

目前,这一模式已在深圳、成都、武汉等全国60多个城市和新加坡、多米尼加等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

打造安全运行“中枢”

在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内,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更新,借助“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

2022年9月17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的监测屏幕上发现一处异样:广西路与紫云路交口往北50米西侧人行道附近有甲烷气体聚集报警,工作人员迅速进行研判分析并向昆仑燃气公司发布风险预警,昆仑燃气公司立即响应险情,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险情处置,抢修工作于当日完成。

“过去,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等管网深埋地下,仅靠人工巡查,难以全面防控风险。”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在监测中心电子屏上,设备情况清晰可见,一旦发现供水漏失、燃气泄漏等异常现象,平台立即发出警报。

据了解,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权属复杂、多部门交叉、缺乏统一技术支撑等难题,合肥市成立国内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打好守护城市安全的“提前量”。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7×24小时值守制度,根据监测系统自动报警提醒,值守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利用专业研判模型,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和权属单位推送风险警情和安全隐患分析报告。”该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及时为现场风险处置提供泄漏点位溯源、抢险开挖等技术支持,对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趋势预判。”

抢抓产业发展机遇

当前,城市生命线安全正加速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火灾发生时,烟气如何蔓延?报警器响时,如何判断是不是真警?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这些问题都有了答案。

“根据我们的统计,1200万次火灾预警中,只有约300起是真实火灾。”辰安天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消防探测器误报率很高,基于这一情况,我们研发了多探测器时空耦合火灾场报警技术,提升火警真警在线识别能力,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该公司作为清华大学合肥研究院的孵化企业,目前专注于火灾风险安全治理。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内,这样的成果孵化企业还有很多。

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激光芯片成果转化单位,专业从事国产化高端传感芯片与传感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城市生命线安全传感提供基础芯片与器件支撑。

“这是我们研发的国产化可燃气体探测激光芯片,也是世界首创面向家庭应用环境的低成本非制冷可燃气体探测激光器,实现了可燃气体探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传感与装备中心副主任、清芯传感总经理殷松峰介绍,“目前,清芯传感激光芯片与传感器产品已在北京、天津、青岛、成都、拉萨、合肥等数十个城市规模化应用近5万套,有效保障了相关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

目前,我市计划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全市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在专用芯片、电子元器件及传感器、应用软件、新型材料等领域攻克一系列核心技术。

此外,我市还将支持重点企业在燃气、桥梁、电梯、电力、通信、轨道交通、输油管线等领域拓展应用场景,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创新城市安全“科技+服务+保险”的商业模式,打造全国城市安全装备制造基地。

构建科技治安“路径”

合肥市在人才队伍、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提供强劲创新动力。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以清华大学一流高校、公共安全一流学科、范维澄院士领衔的一流团队为基础,集聚一支国家顶级公共安全研究团队。清华合肥院及孵化企业研发人员达到700余人、占全部人员比重超过50%,柔性引进高端人才60余人。

在平台建设方面,我市已建成世界耦合灾种最多、亚洲最大的公共安全科技基础设施——巨灾科学中心,该中心能够模拟各种自然环境,包括大风、暴雨暴雪、高低温、强光照、大雾结冰等,能模拟最大风力19级以上,最大降雨量能达到250mm/h,目前已先后获批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安徽省公共安全智能感知与应急装备创新中心等20余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正积极申报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在关键技术方面,我市系统性突破“精细前端感知、精准风险定位、预警协同联动”等关键技术,申请专利和软著权300多项,研发自主可控的燃气激光探测器,良品率从30%提升至90%,成本降低60%;自主研发供水管网检测智能球,实现25公里范围内泄漏定位精度达到1米;建成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规模远程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服务面积超8.5亿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建立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标准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监测通用技术规范》通过国家标准立项评审,编制发布《安徽省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技术标准》等2项省地方标准。

·本报记者 王骏超·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24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
安徽
合肥生活网为您分享安徽新闻,安徽热门资讯,帮助您全面了解安徽各市发展信息,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