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在合肥召开
让城市聪明韧性,让风险可防可控。5月11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现场会在合肥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合肥市将加快打造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合肥模式2.0”,引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更好地拓展应用。
科技赋能整省推进“合肥模式”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科技赋能、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率先探索出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实现重要转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高。
全市梯次拓展应用场景,截至目前累计布设前端感知设备约8.5万套,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建立50多个智能化预警模型,涵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可视化平台,实现各类型城市生命线监测运行状态透彻感知、智慧分析、精准处置。
安徽以“科技赋能、数据建库、工程治理、智慧防控、产业培育”为抓手,整省推进“合肥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省住建厅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16个设区市已完成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构建“1+16”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监测运行体系,实现了城市安全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推动城市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根据统计,全省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累计投资37.7亿元,平均投资强度约398.9万元/平方公里,其中合肥平均506.7万元/平方公里,投资强度处于领先水平。
风险可防可控推动源头治理
结合城市生命线工程,合肥不仅让安全风险可防可控,同时还持续推动安全隐患源头治理。
比如,在燃气方面,突出对地下相邻空间可燃气体全天候监测,弥补传统燃气人工巡检短板和空白区;供水方面,通过管网漏损实时监测,有效防范因水流冲刷导致的道路塌陷风险;排水防涝方面,结合气象预报等信息,超前应对城市内涝。
自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运行以来,合肥已成功预警燃气管网泄漏险情333起,沼气浓度超标5671起,供水管网泄漏109起,热力管网疏水阀运行异常95处。
依托“合肥模式”,安徽省成立了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中心,建立7×24小时值守制度,联动处置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截至目前,三级以上预警事件响应时间平均为7分钟、处置时间60分钟。
截至今年4月,该中心发布并有效处置三级以上预警753起,其中二级以上预警9起,成功联动处置了不同城市多起重大险情。
安徽将加快先行示范区建设
下一步,安徽将全面落实此次现场会精神,深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善标准、提标扩面、拓展场景、守护安全,高质量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发展先行示范区。
其中,合肥市加快打造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合肥模式2.0”,让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更好地在全国拓展应用。
工程建设上作示范,全面实施城市生命线三期工程,推动向消防、电梯等更多领域拓展覆盖,加快城市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建设,实现风险隐患全领域、全过程、全时段监管。
创新能力上再提升,大力引进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来肥创新创业,支持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争创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城市安全与应急制造业创新中心。
技术攻关上求突破,聚焦国家城市生命线安全保障重大需求,联合全国城市安全领域科技优势力量,突破安全诊断与韧性增强、运行监测与灾害预警、应急技术与救援装备等共性关键技术。
应用推广上聚合力,加快推动城市生命线集团公司实质运行,大力发展感知设备、网络通讯、应用服务等上下游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共安全产业集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文 高博/图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273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