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5年,沪苏浙皖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成果,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长三角人”。本报记者带大家一起去打个卡,感受那些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同框故事”。成兴华医生在合肥看诊。乘坐高铁“跨…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5年,沪苏浙皖的“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成果,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长三角人”。
本报记者带大家一起去打个卡,感受那些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同框故事”。
成兴华医生在合肥看诊。
乘坐高铁“跨城坐诊”他们开启工作新模式
背着双肩包,坐上高铁,开启“跨城坐诊”新模式。5月17日一早8点,记者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见到了来自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外科的副主任成兴华,“恢复得很好,老人家您不用担心。”……他正耐心细致地和一位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交流沟通。
事实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看病这件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早在今年3月,上海市胸科医院合肥区域心胸疾病诊疗中心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揭牌,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家团队正式入驻合肥市二院,坐诊、查房、开展手术,成兴华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开始了往返于上海合肥两地的新生活。
一体化下“跨城坐诊”成常态
对于当前的长三角一体化,成兴华有着切身的感受:“我每次都会坐高铁来往合肥与上海,交通也很快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成兴华一起从上海胸科医院来到合肥坐诊的专家目前有6位,涵盖了胸外科、心外科、心内科和呼吸内科四个专业,覆盖心肺各种良恶性疾病。如今,拖着拉杆箱、背着双肩包为病人看病将成为一种常态。
“从患者角度上来说,之前去上海治疗,无论是旅费还是住宿,都需要较大的开销,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确实方便了很多,而且有60%以上的门诊患者是不需要手术干预的。”成兴华表示,医疗一体化下合肥和上海的信息也实现了共享,打通了系统壁垒之后,多样先进的理念与技术都可以在本地实现运用,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体验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既是帮助患者也是“回家看看”
事实上,合肥这座城市,对于成兴华而言,既是如今的第二个工作地,也是凝聚了独特情感的家乡。“我是2002年参加高考的,其实一开始是对理工科比较感兴趣,对于职业的梦想可能也是和工程师相关。”毕业于合肥一中的他在高考时他曾憧憬着做一名微电子工程师,却意外走进了北医大的校园,“误打误撞”成了一名医学生。
如今的他,不仅是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也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拥有外科学及生理学双博士学位。
这次来到合肥坐诊,对成兴华来说也是“回家看看”,“能以所学知识帮助家乡的患者,对我而言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本来准备下半年到上海找你们看的,结果你就来了,真的是太好了!”一位患者曾在上海治疗,如今在医疗一体化的帮助下,他无需出市就可以复诊,“我比较信任成医生,以后不用奔波,在合肥就可以完成复查。”这位患者说。
长三角就是一座城,长三角就是一家人。拥抱一体化,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高质量发展的“同框”故事,惠及到我们每一个人!
合肥港让合肥通江达海。
合肥这里通江达海
记者带你亲身打卡长江支流航道最大内河港口——合肥港
合肥这样一座既不靠江又不靠海的城市,如今它却能够通江达海,将合肥造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它是如何做到的?那必须跟着我们记者去合肥港看一看了。
一年有42万标箱货物运往长三角
合肥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位于合肥市包河区南淝河右岸迎河作业区。这里现为长江支流航道上最大的内河集装箱港口、国家对外开放二类水运口岸、省市两级服务业集聚区、合肥市对外开放八大平台之一。
这里,紧邻着合肥人的母亲河——南淝河,有7个2000吨级泊位。也正是通过这条河流,合肥港才得以与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口——上海港连通,从而到达世界各地,让合肥实现通江达海,把“合肥造”送往全国乃至世界每个角落。
合肥港,作为上海港、宁波港的“喂给港”,所有的内外贸货物均在上海、宁波中转,到达国内沿海地区以及世界各地。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42万标箱,换句话说,42万标箱均为运往长三角的货物。
科技赋能让港口逐渐“无人化”
在合肥港,记者注意到整个场区内几乎看不到人,原来这里是一个高度无人化的大型港口。
5G无人驾驶车是这个作业区里科技含量最高的设备。它在厂区内可代替集装箱卡车,将货物运送到每个位置,精准对接堆场和货船,从而实现运输、装运货物无人驾驶。目前,合肥港已完成2台远控场桥的自动化改造。
“无人化”的高科技还体现在它的“无人闸”。据合肥港相关负责人介绍,港口所有的外来集装箱卡车从进闸口的那一刻起,就是无人化设计。全程无人操作装卸船、收提箱,让整个装卸货物的过程更加安全、精准、有效。
接下来,合肥港还将继续打造全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生产作业系统,将包含岸桥智能化、场桥垂直自动化、水平运输系统自动化等。
继续加强与长三角港口合作开通合肥-嘉兴航线
目前,合肥港开通的航线有:合肥-芜湖-上海、合肥-南京-上海、合肥-南京-宁波、合肥-外高桥/太仓直达航线以及合肥-太仓-宁波航线。未来,合肥港将继续加强与江苏、浙江港口合作;根据货源情况开设点对点的航线,比如合肥-嘉兴航线等。一旦开通,中转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随着合肥港集装箱吞吐量的不断增长、上下游“朋友圈”的不断拓展、新能源汽车物流格局的不断变化,这座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合肥港,正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书写着更精彩的“同框”故事。
瑶海物联网产业园。
合肥挂牌六个G60科创走廊合作园区
去年获投资291.73亿元
当我们在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时候,科技创新共同体、科创人才互流通、产业发展协同化都是关键词。但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最终都是要落在产业上。
作为G60科创走廊上的重要一环,合肥已有6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示范园区。2022年,这6个园区落地项目48个,获得投资291.73亿元,助力长三角现代化产业提速发展。
合肥现有长三角产业合作园区8个,其中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2个,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合作示范园区6个,分别为瑶海物联网产业园、蜀山环境产业园、肥西生物医药产业园、庐阳金融科技产业园、庐阳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和肥东长临河科创小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G60物联网产业园位于瑶海区,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首家挂牌的示范园区,也是合肥市首批认证的数字产业园区。以“中国网谷”为核心品牌,瑶海物联网产业园已经打造成为以物联网芯片、装备设计、研发、应用场景服务为主的物联网产业平台基地。截至目前,“中国网谷”已有600多家入驻。G60环境产业位于蜀山区,以“中国环境谷”为核心区,现已聚集300多家环境产业企业、可以系统性“诊断”和“治疗”各种环境问题。“中国环境谷”还被业内称为“生态环境医院”。
G60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和G60金融科技产业园均位于庐阳区。其中G60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以庐阳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将聚力发展以大数据为主的数字经济产业集。G60金融科技产业园以合肥金融广场为核心,将加快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地标性的金融产业集聚区。
G60生物医药产业园位于肥西,目前仍在建设中,园内正在建设的10栋标准化厂房已在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G60长临河科创小镇位于肥东,是一座兼具山水田园风光和科技创新的诗意小镇。总投资近150亿元的科创小镇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将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平台、协同创新创业平台。
记者从合肥市发改委获悉,2022年,合肥六个G60科创走廊合作园区落地项目148个,落地项目投资291.73亿元,合作势头向好。
目前,G60环境产业园区集聚包括长三角区域环境领域重点企业175家,初步形成了全环保产业链体系。G60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已入驻130多家优质企业,重点建设上交大国家技术专业中心合肥分中心。G60金融科技产业园积极对接长三角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吸引长三角(合肥)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基金入驻,基金目标规模15亿元。
策划:叶琳玲 周文丽
合肥通-合报全媒体记者 张梦怡 唐萌刘小容/文 张雨瑶 薛文茹 吴翰林/摄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469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主题数 15591 | 今日评论 0 | 今日主题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