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春光里的“慢火车”

合肥在线2022-02-11  173

导读:新华社记者崔翰超、李杰春意渐浓,暖阳下白雪渐渐消散。长征车站站台上,24岁的刘乐踏上返程,开启新一年的奋斗,背包里是母亲做的馍馍,而带她驶向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仍是那趟熟悉的绿皮“慢火车”。车厢里座椅整齐、过道明亮,乘务人员正帮助旅客安顿行李…

新华社记者崔翰超、李杰

春意渐浓,暖阳下白雪渐渐消散。长征车站站台上,24岁的刘乐踏上返程,开启新一年的奋斗,背包里是母亲做的馍馍,而带她驶向快节奏城市生活的,仍是那趟熟悉的绿皮“慢火车”。

车厢里座椅整齐、过道明亮,乘务人员正帮助旅客安顿行李。刘乐格外享受火车上的惬意。刘乐十几岁第一次离乡,便是乘坐这趟列车。如今,她又随着车轮滚滚走向远方。

这是往返于甘肃省白银市白银西站与长征车站之间的7515/16次“慢火车”,全程运行94公里,票价6.5元。在过去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这趟大山中行驶的列车曾是沿线群众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

长征车站的车站值班员史小峰,对这条铁路、这列车更是有着别样的情感。二十世纪中叶,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白宝支线(白银至宝积山)开工建设,史小峰的父亲史国瑞成为第一批建设者。

那个年代没有重型机械,只有铁锹、手推车、钢钎等简单工具,史国瑞和同事睡草席、住窑洞,用双手铺就了这条铁路。“那时虽然辛苦,但很快乐,因为国家需要。”1972年,随着长征车站建成通车,结束建设任务的史国瑞选择留下来,成为一名扳道工。

如今这趟火车已经在铁轨上来回往复了50载春秋,曾经在史国瑞眼里冒着蒸汽的“绿虫虫”早已换装上了内燃机车组,这趟列车的车次和区间也经历过数次调整,但驶向春天的旅途从未停止。史小峰也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负责长征车站调度工作。

作为车站车辆调度工作的“CPU”,史小峰在值班的12个小时里,要时刻思考进路的排列、股道的运用、车辆的调度……时代在快速发展,但“慢火车”的使命依然在薪火相传。

55岁的高清海,家在白银市靖远县,这趟慢火车曾载着他外出求学,而后又载着他学成归来成为教师。高清海还记得,过去每逢春节,车上的乘客都是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外出销售,以此补贴过节开销,如今却反了过来,归来的人们总是从外带来各式年货和给家人的新春礼物。

时光在“慢火车”的来去之间悄然流过,沿路的风景也慢慢改变,从车窗往外望去,不再是低矮的民房和光秃秃的山地,而是林立的新式民居和拔地而起的现代化村庄。

“交通工具不单单求快,满足社会发展和乘客需要才是我们‘铁路人’的责任和担当。”长征车站党支部书记乃学锋说。

“慢火车”的这头是解不开的乡愁,那头是放不下的梦想。刘乐说:“等我闯出一片天,要带着父母坐火车去看看远方。”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70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