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走近“最美科技工作者”(下)

合肥在线2023-07-24  355

导读:科技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从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到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最美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为民,把智慧和汗水洒在大地上。用心服务,…

科技既要“顶天”也要“立地”。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到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最美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为民,把智慧和汗水洒在大地上。

用心服务,守护人民生命健康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用离开新疆,就能享受到一流的医疗服务,新疆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马依彤功不可没。

为给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马依彤边工作边摸索,追踪心血管病治疗前沿动态。引进推广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完成西北首个双腔起搏除颤器的安装,推广运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双室起搏治疗心衰……

近30年来,马依彤带领团队率先在新疆开展运用一系列先进诊疗技术,填补了新疆乃至西北地区在该领域的多项空白。

“我热爱这片广袤的土地,要像胡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里。”年过六旬,马依彤雄心依旧,他计划在二尖瓣、三尖瓣的微创介入治疗上实现新突破,为边疆各族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云南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病流行片区。1953年,洱源县在大山深处修建了山石屏麻风院,集中收治来自洱源和部分滇西片区的麻风病患者。

24岁那年,当时在洱源县卫生防疫站工作、如今是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名誉主任的李桂科来到山石屏麻风院。

从那时起,李桂科用了近10年时间,致力治愈山石屏麻风院的患者。2014年,山石屏麻风院更名为山石屏村,摘掉了“麻风”的帽子。

“治病,也要治心、治贫。”李桂科说。40多年来,他一直把山石屏村当作自己的家:开办学校,让山石屏村走出了6名大学生、1名研究生,为村子托起了未来,让村民看到了希望;带领乡亲们修路架桥,通水、通电,种核桃、搞养殖,村民逐渐富裕起来,日子越过越好。

如何让受损皮肤修复得更快?让受损关节恢复得更好?在类人胶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研究领域耕耘30多年,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范代娣带领团队,突破了相关材料生产的瓶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类人胶原蛋白的量产,为快速、安全修复受损皮肤、骨骼等提供了有效的基础原料和产品。

目前,围绕美丽健康和预防医学两个方向,范代娣团队布局了一系列新研究方向,努力将健康与美丽带给更多的人。

选育良种,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好吃不贵,四季不断供,实现“莲藕自由”,这与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柯卫东的工作分不开。

莲藕是我国传统水生蔬菜,千百年来采用无性繁殖,所用品种多为传统地方品种,存在品种类型少、入泥深、产量低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柯卫东开始开展莲藕等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工作;40年来,他和团队选育出莲藕新品种近20个,新品种比传统地方品种增产30%—50%,且具有入泥浅、易采挖、品质好等优点,逐渐成为我国莲藕主栽品种,改变了我国莲藕没有人工选育品种的历史,使我国全年都有鲜藕供应。目前,他和团队选育的品种在国内的种植覆盖率达85%以上。

近年来,针对莲藕用种量大的情况,柯卫东带领团队开始探索“莲藕种子做种技术”。通过纯系品种的创制,选育出适合种子做种的莲藕品种。柯卫东说,用这种方式生产的莲藕产量与用常规莲藕做种基本一致,有望改变我国延续了上千年用莲藕做种的传统模式。

柯卫东还深入湖北、江苏、浙江、江西等莲藕主产区,推广莲藕新品种、新技术。“成果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是我研发莲藕新品种、新技术的初衷和动力。”柯卫东说。

在赣南老区,脐橙是当地乡村的“致富果”。种下赣南第一棵脐橙树的,正是袁守根。

1970年,时任江西赣州信丰县安西园艺场技术员的袁守根,赴湖南邵阳调购蜜柑种苗,带回200株当地没有试种成功的“华盛顿脐橙”苗,并种植在园艺场的一个小山头上。他为每株苗编号,育苗、施肥、定植、整枝,经过三年精心呵护,脐橙在信丰试种成功,结出了第一批“金果”。袁守根从此下定决心:要陪伴脐橙一辈子,让脐橙造福一方人。

适应赣州水土的脐橙,果子才能结得好、结得多。袁守根与其他果业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攻关,选育出了适合在赣州生长的新品种。

上世纪90年代,赣州提出“在山上再造一个高效益赣南”和“兴果富民”的号召,确立了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发展战略。袁守根被委以重任,受命创办“脐橙高产示范场”。他全力推动信丰开发建设“百里脐橙带”,鼓励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开垦荒山、种植脐橙。

今天,已经83岁的袁守根依然与脐橙相依相伴。传技术、出点子、解困惑……他说,自己一辈子,钟情的就是这棵脐橙树,要把还没干完的事继续干好,为乡村振兴再添把力。

如今,脐橙产业已成为赣州农业第一支柱产业。从200株到178万亩,从一个人到百万果农,袁守根与果农们一起书写了红土地上的“橙色传奇”。

(孙源源参与采写)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773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