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材料、废旧材料回收利用,“冷水主机+板换+冷却塔”联合供冷;变压器按楼层用电需求分布……在合肥,建筑也绿色,其中民用建筑100%落实绿色建筑。8月4日,记者了解到,作为“绿色工地”试点项目之一,合肥一中淝河校区目前主体结构完成90%。
绿树成荫的行道,水泥混凝土铺设的车道,充满绿意、盎然生机的建筑环境……一进入合肥一中淝河校区项目大门,道路两侧的自动喷淋装置和车辆自动感应装置首先映入眼帘。
“我们这个项目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超过了50%,废旧材料回收使用率30%以上,围挡等周转材料重复利用率100%,在扬尘污染防治方面做到了‘六个100%’。可以讲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节约了资源,也减少了碳排放。”项目负责人崔冲介绍。
作为今年“绿色工地”“智慧工地”试点项目之一,合肥一中淝河校区总占地面积251.4亩,2022年10月动工。目前主体结构完成90%,装饰装修完成20%,现除图书行政楼、艺体中心外已全部封顶。
近年来,合肥高度重视绿色节能建筑,是全国第一个为绿色建筑立法的省会城市;先后获批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安徽省绿色生态城市综合试点、省级城乡建设绿色发展试点城市(低碳片区)等试点示范。
距离合肥一中淝河校区数十公里远的中国电信(安徽)大数据产业园,也是一座绿色低碳节能的超大型智慧园区。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动安徽整体算力规模翻番,为政府、金融、国资国企以及省市政务云“皖企登云”等提供安全的云服务和有力支撑保障,目前天翼云等用户已落户园区。
面对大规模数据计算产生的热能,传统方式是使用空调降温,而这里的“冷水主机+板换+冷却塔”的联合供冷模式,让人耳目一新。据园区工作人员介绍,运用热管多联系统+背板空调、液冷等业内领先的制冷技术,将PUE值降低到1.25以下,利用光伏太阳能等绿色电力能源,打造领先的绿色低碳数据中心。
追逐“双碳”目标,建筑产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记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仅包河区就新开工绿色建筑面积61.29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100%落实绿色建筑要求。注重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合肥还在今年计划出台《合肥市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企业推广使用绿色建筑适宜技术。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乐天茵子 通讯员 王嫣然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847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