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湖共生 绘就生态“新画卷”

合肥在线2023-08-07  164

导读:盛夏时节的巢湖,蓝天、白云与湖水相映生辉,水鸟翔集,阵阵荷香扑鼻而来。近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庐州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助力巢湖综合治理 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在巢湖岸边实地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如…

盛夏时节的巢湖,蓝天、白云与湖水相映生辉,水鸟翔集,阵阵荷香扑鼻而来。近日,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庐州环保世纪行”集中采访活动,今年的主题是“助力巢湖综合治理 把巢湖打造成为合肥最好的名片”。在巢湖岸边实地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画美景,也能看到为擦亮巢湖这张合肥最好名片,各方所付出的努力——这里面有法治的力量,有人大的贡献,有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汗水。

环巢湖湿地建设管理成效显现

举目远眺,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一碧千顷。来到岸边,湖水碧波荡漾,岸边郁郁葱葱,万物生长,处处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

在南淝河入湖口的十八联圩湿地,荷花大面积绽放,亭亭玉立,花香四溢。微风一吹,淡淡清香扑鼻而来,顿感神清气爽。夏季也是水鸟孵化育雏的季节,栖息在这里的水鸟进入孵化育雏阶段,孵蛋、喂食……一幅幅妙趣横生、充满生机的画面不断上演。

建成于去年的十八联圩湿地坚持“生态湿地蓄洪净化区”总体定位,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科学理念,通过采用多项生态核心技术,打造了蓄洪功能强大,生态系统健康,旁路净化功能显著的近自然湿地。

“十八联圩湿地由田、湖、泽、林、文等六大功能区组成,通过采用多项生态核心技术,因地制宜恢复近自然湿地,致力构建‘巢湖之肾、洪水之库、百鸟之巢’。”合肥十八联圩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家政介绍,十八联圩湿地设计蓄洪量1.3亿方,有效保障合肥城及巢湖水安全。日均净化南淝河来水80万方,大幅降低巢湖进水氮磷负荷,提高区域生物多样性。

李家政告诉记者,通过近一年的运行,十八联圩湿地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综合功能及生态弹性,发挥出显著的社会、生态及环境效益。“湿地的功能稳定发挥,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目前我们湿地里的植物有70多种,共监测到鸟类117种,比原来增加了54种,鱼类比原来增加了28种,达到了64种。”李家政介绍,湿地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水质净化功能,也日益强大,现在每天可以净化南淝河入巢湖的水大约在40万方,南淝河河水引入湿地,通过湿地净化以后,出水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部分指标达到Ⅱ类的标准。

离开十八联圩湿地,沿环巢湖大道而行,一处处湿地或大或小,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环巢湖十大湿地全面建成,合肥市也在去年成功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巢湖名片越来越美越来越靓

湿地的建成,扮靓了“三面青山一面湖”的美景——清水入湖、水草丰茂,飞鸟云集、鱼跃人欢,这是今天的巢湖,一幅水绿交融、城湖共生的美好画卷渐渐展开。清新绿色的巢湖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大家聚集巢湖周边,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早上天不亮,市人大代表、巢湖“治藻人”孟凡周就开始了一天的巡查。“天气热起来有利于蓝藻繁殖,越是高温越是不能懈怠。”除了近5公里长的巢湖岸线,孟凡周还要负责深井控藻平台的维护。入夏以来,孟凡周每天都坚守在岗位上,“我每天要在工人上班之前巡查一遍,要勤巡查,早发现,快处理,这是打捞蓝藻的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我的工作底线。”

如今,已经年过花甲的孟凡周投身巢湖蓝藻防控工作已约8年时间,他是巢湖水质日益向好的见证者和助力者。“我家就住在滨湖,每天晚上下班回去,听到邻居说巢湖水质越来越好,我打心底感到高兴。”孟凡周说,巢湖蓝藻一年比一年少,去年是历年来蓝藻最少的一年,今年这种状况持续向好。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2022年巢湖连续两年未发生重度水华,今年以来未发生明显水华,实现期盼已久的夏天无蓝藻异味,市民来到巢湖岸边,可持续看到变化、闻到变化。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发现巢湖水质实现历史性好转和生态系统性改善。巢湖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Ⅴ类提升到Ⅳ类,今年1~6月好转为Ⅲ类。国考断面达标比例由2012年的27.3%提高到2022年的100%,优良率由2016年的60%提升至2022年的82%。目前有记录植物562种,10年增加351种;鸟类381种,仅去年以来就新发现14种。

“环境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一家三口晚上没事就来湖边转转。”家住滨湖新区的杨女士说,一到周末,滨湖湿地公园也成为了他们一家的绝佳去处。每逢节假日,巢湖岸边一个个“网红打卡地”,更是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纷至沓来。

法治护航巢湖综合治理

湿地如何建设保护?巢湖综合治理为何取得显著成效?回望治理巢湖的来路,记者采访市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合肥打出的巢湖综合治理“组合拳”。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立法先行、依法监督,发挥代表作用,在巢湖综合治理中扛起人大使命,为打造巢湖这张合肥最好名片作出人大贡献。

2019年,合肥首开保护湿地立法先河,出台《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为环巢湖湿地保护筑起制度屏障,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转变为立法实践。为了让良法更好落实,今年5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环巢湖十大湿地保护的决定》执法检查,听取情况汇报,与各方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建议,指明下一步工作方向。

合肥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多年听取审议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巢湖综合治理情况报告,重点关注巢湖水质特别是蓝藻治理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持续推动巢湖水质改善。

市人大代表、安徽巢湖半岛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吴玲玲多次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执法检查和调研活动。“我们人大代表围绕巢湖综合治理深入基层进行调研,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吴玲玲说。

巢湖研究院副院长唐晓先介绍,合肥市深入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系统实施碧水、安澜、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和点源、线源、面源、内源“四源同治”,做好“绿链式”保护,避免“铁桶式”开发。

经过持续的实践探索,巢湖综合治理正在实现“四个转变”:从“九龙治水”向“合力治水”转变、从“一湖之治”向“流域治理”转变、从“污染防治”向“生态修复”转变、从“远距观湖”向“可进亲湖”转变,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周勇

▶延伸阅读

凝聚工作合力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作为已连续开展19年的活动,“庐州环保世纪行”从群众的期盼需求出发,着眼群众高度关注的生态环保问题,开展媒体监督和环保宣传。

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城建处处长卜赋斌介绍,“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是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大胆探索创新的一种监督模式,与常委会开展其他法定监督形式有效结合,突出了人大监督的精准性,增强了政府部门的责任意识,有效凝聚起工作合力,达到共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

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叶超表示,“庐州环保世纪行”聚焦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督促政府部门严格按照法定职责,落实各项工作,围绕环境保护热点工作,持续地开展环境保护宣传。“通过‘庐州环保世纪行’,能更加了解群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提高了我们工作的针对性。”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852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