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8月15日,我国迎来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天上午,在肥西县三河镇,我市将举办以“生态宜居 近悦远来”为主题的生态日活动,展示近年来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果,体现建设美丽合肥的决心和魄力。
投眼有翠色,附耳有清风,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合肥用一座城市的努力,让“一绿一蓝”成为百姓的幸福源泉。
绿:古树的“幸运”
“一棵古树就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作家梁衡在《树梢上的中国》一书中的开篇之语,探讨了人与树的关系,给人以启迪。人与树,千万年来在地球上同呼吸、共生长,漫漫历史进程中建立起的深厚情感,弥足珍贵。
在合肥,古树资源丰富,古树历经了时间的洗礼,更加枝繁叶茂,这既是它们的幸运,亦是因为合肥对它们无微不至的保护。
近日,在肥西县山南镇陡岗社区,一株树龄达310年的黄连木古树在该县林园中心多位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修复,当地群众自发敲锣打鼓表示庆祝。
“这株黄连木古树,对于社区里的人来说,不仅是童年记忆,更是祖祖辈辈的感情寄托,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家乡的老黄连木,所以居民们看到古树被保护、被重视就十分开心,自发庆祝起来。”山南镇陡岗社区党委书记周旭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截至2023年4月,合肥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累计2684株,其中名木12株,一级古树10株、二级古树45株、三级古树2617株,以麻栎、柿树、黄连木、朴树、银杏等树种居多。
为守护好这些“绿色文物”,合肥不惜增加建设成本、延长建设工期,纷纷给古树名木“让路”,由此书写了很多佳话,比如百年麻栎树“独享”一条车道、200多年黄连木让G206国道建设单位心甘情愿多掏近700万元更改规划、26户居民整体搬迁为800多年古银杏树让出生长空间等。
合肥还积极号召全民参与古树保护。上线“合肥古树名木”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通过扫描古树名木保护牌上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了解古树名木详细信息,并可进行咨询、留言等互动。
发现身边古树名木存在病虫害、异常落叶等状态,市民可在后台留言。
“下半年,我们将探索实施重点古树名木‘一树一监测系统’建设,从温度湿度、风速、土壤、病虫害监测,倾斜、倒伏及火灾预警等全方位逐步对10株一级古树、45株二级古树、12株名木实行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保护。”市林园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蓝:蓝天的“幸福感”
蓝天白云不仅是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致,也是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
在合肥,“蓝天幸福感”是教科书一样的存在。
8月14日,一场骤雨过后,合肥城区的空气格外清新。在花冲公园,市民刘畅到此散步锻炼。看着公园繁茂的绿植,闻着清新的空气,她感慨道:“今年,城区的天更蓝了,空气质量感觉比前几年好了很多。环境好了,散步的心情也跟着舒畅了。”
而在不久前,不少市民还晒出了合肥的“漫画蓝”,明媚的阳光衬着蓝天与白云,宛如漫画般唯美而治愈。
合肥人的“蓝天幸福感”越来越强。2022年,全市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63.6%,实现“九连降”;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比2013年提升36.1个百分点,创十年来新高。全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重污染天气连续三年清零,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十佳城市。
今年1~6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位于全省前列。
仰望蓝天,每一抹蓝的背后,都有一座城市的努力。
2021年,合肥最后一座垃圾填埋场——龙泉山生活垃圾填埋场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龙泉山皖能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投产。从“填埋”到“焚烧”,垃圾实现“变废为宝”,绿色发展取得质的跨越。
2022年,合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排查整治扬尘污染问题1286个,整改3935处裸露地块;全面实施机动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常态化开展柴油车路检。
合肥还启动“天地空”一体化大气污染管控平台建设,建成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视频监控系统,围绕协同共治理念,实现环境问题的统一监管、调度,助力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年初,市生态环境局成功磋商全市首例涉及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赔偿金额15.76万余元。这也标志着合肥实现了水、土壤、大气污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未来的合肥,将持续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交出一份“美丽合肥”的时代答卷。
·记者 潘子璇·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886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