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镇”的山青水绿之变

合肥在线2023-08-19  173

导读:原本开采过度的矿山复绿产业转型升级后的现代农业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近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并一再被实践所印证。在合肥,“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这是国…

原本开采过度的矿山复绿

产业转型升级后的现代农业

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

近1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并一再被实践所印证。

在合肥,“巢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这是国家“十四五”第一批正式推进的山水工程,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湖泊型流域治理保护工程。

随着矿山修复8大工程的实施,一座座矿山正重焕生机;巢湖一波碧水也正以肉眼看得见的变化,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一个个新时代“靠山吃山”的富民故事也正精彩上演。

本期“巢湖养山录”,我们将目光转向合肥市区往东30公里的肥东县桥头集镇,这里因连绵起伏的山脉,也被称为“山镇”。

“山镇”复绿

八月的江淮大地,“热”情似火,而当我们跨入“山镇”的地界,眼前的这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让人瞬间静下心来。

双山、横山、黑虎山、鸡笼山……在桥头集镇这片12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群山环绕。

我们沿着长古路,一口气走上了庙山。通过无人机的镜头,可以将庙山和一旁的黑虎山的景色尽收眼底。

这两个曾经过度开采的矿山,如今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变化就发生在这些年。

曾经,在桥头集镇很多老人的心中,山,就是镇上的“宝贝”,因为它可以“生财”。

这里的山,富含白云石、磷、铁等矿产资源。人们拿着锤子、推着板车,用凿下来的石头换取收入,开山炸石成了家家户户想要发家致富的捷径。

最多时,这里的矿山开采厂达近40家,石子和铁粉加工点多达100余家。

山破水断天昏暗,晴天蒙灰雨拌泥。

粗放式的开采,使原本蔚然深秀的山体变得千疮百孔。

桥头集镇地处环巢湖流域,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修复这里的矿山生态,重塑旧日的绿水青山,刻不容缓。

山镇下定决心,要还全镇人“青山绿水”的本来面目,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的样板。

对过度开采的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是桥头集镇的第一步棋。

一场“亮剑”行动全面展开,面向非法盗采及非法加工石料行为。同时,面向全镇征集打非治违的“金点子”。

自2008年以来,桥头集镇开始“封山育林”,先后关闭30家石料开采企业、53个开采宕口、114家石料破碎加工企业。

作为肥东县矿山关闭修复主战场,桥头集镇投资近2亿元“治伤”,对4.19平方公里的开采矿山实施修复。

在6年的时间里,这里先后实施三期矿山整治复垦和生态修复项目。

随着矿山治理项目的完成,这些因开矿留下的“创伤”被逐步治愈。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天变蓝了,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作为巢湖山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头集镇所有裸露的山体重新复绿,昔日的废弃矿山焕发新的生机,不仅提升了环巢湖一带的生物多样性,还减少了巢湖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污染,极大改善了当地的人居环境。

山还是“宝贝”

矿山陆续关闭后,山镇人都会问:“山镇”不吃山,那还可以吃什么呢?

2016年5月,“爱情隧道”诞生。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几名摄影师发现了位于桥头集龙泉社区的一段闲置的铁轨,绿树成荫,美如仙境。一夜之间,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也让“山镇”看到了自身发展文旅产业的巨大潜力。

此时,大家意识到,“山镇”的山,仍然是“宝贝”,但要做守护子孙后代、源源不断的“宝贝”。

随着矿山的修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废弃矿山的土地效益,也为“山镇”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山镇”开始全力融入环巢湖生态旅游发展。

借助自身资源和文化、区位、交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引入一系列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8年,蓝山湾景区正式运营,如今,这里已成为合肥炙手可热的网红景点之一。

蓝山湾、欢乐森林等项目成功落地后,生态、休闲、旅游、养老类等项目洽谈考察也络绎不绝。

如今,黄张文艺村、蓝山湾、大尖山情人坞等景点游人如织,采摘基地、田园旅游观光综合体正成为游客竞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山镇年接待游客已达百万,民间工艺、土特产品炙手可热。

往日冷清的餐馆变得一桌难求;竹塘挂面还上了央视,供不应求……

改变了颜值,创造了产值。

昔日废弃矿山变成如今的旅游休闲地,山镇重新焕发生机。

先后获“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老矿工的新生活

随着文旅业的发展,“山镇”的山修复以后,原先以采矿为生的“老矿工”们也吃起了“生态饭”。

王青树今年61岁,家住桥头集骆家岗村民组。年轻时,他曾是一名矿工。2008年封山后,王青树就转行做起了农田机械,如今的他一边自己种上100多亩的小麦和水稻,还承包了本村所有农田的农机服务。看到村子里的道路整洁,山体也逐渐恢复了原来的模样,花甲之年的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现在山青了,水绿了,政府把路也修好了,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竹塘社区村民荚小云说道。他在镇上开了一个名叫“青水湾”的农家乐,每个月的收入大约有20万,他和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由于蓝山湾文旅产业的兴起,62岁的竹塘社区村民朱伏林在附近盖的一栋三层小楼,每年还可以收到6万块钱的房租……“我们这里的村民生活也越来越好,开了饭店,办了民宿,口袋也越来越鼓了。”竹塘社区党委书记姚学华告诉记者。

一批又一批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山镇,现代农业产业也让更多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在顾一乡太空农场,村民倪进群正在大棚内采摘当季新鲜的蔬菜。这是一个现代农业的示范地,采用的是无土栽培的先进技术。倪进群和十几个老乡都在这里就业。“在这里干活,离家近,一个月可以拿到两三千元。”

谈及社区的变化,国光社区党委书记王禹言语中充满了欣慰和满足。“我们的居民有做现代农业的,有经商当老板的,挣的钱肯定比以前多的。”王禹笑谈,社区有30多户农民实现了土地流转,社区还建设成一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蔬菜和瓜果直供周谷堆,老百姓口袋鼓了,全镇也增产增收了。

告别了昔日炮声轰隆、沙石漫天、粉尘蔽日,“山镇”的人民迎来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道路整洁的新生活。

从“靠山吃山卖石头”,到“养山护山卖美景”,一个“城在山中,山在绿中,人在景中”的“魅力山镇”已经成型。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策划:叶琳玲 张梦怡 /文 吴翰林/摄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90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