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中国经济故事的特别之处

合肥在线2023-08-29  148

导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经济建设模式,是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结果。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其经济建设模式,是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结果。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对中国和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宣言,中国可以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如何理解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在中国生活了近两年,将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模式的认识。

中国经济的成功来之不易

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成功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绝不是沿着一条平坦的道路直线向前的。

对中国发展轨迹的简要回顾,可以揭示出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处于前工业化水平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第一贸易大国,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基础设施。根据世界银行1983年发表的一份报告,20世纪初,在中国许多地区,大量无地劳动者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20世纪30年代,约90%的中国人口是无地劳动者或小农户。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艰苦的时期,在贫困、恶劣的生活条件下,许多生命不为人知、悄无声息地逝去。当时困难的经济条件在公共话语中也有所反映,一些话语现今仍被使用。例如,我注意到,在我与中国朋友和学生的日常对话中,“你吃了吗”“你吃饱了吗”是常用的问候语。这样的对话体现了一个艰难历史时期的社会困境。

新中国前30年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基础。在毛泽东主席领导的时期,中国的目标之一是降低高贫困率。在西方发起战争和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攻击之下,这并不容易,许多西方历史著作试图掩盖这个事实。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被美帝国主义排斥和禁运,被完全切断了与全球市场的联系。美国还将新中国排除在联合国之外。为了对抗西方强加的孤立和对中国的战争,中国共产党加强了大后方,动员了群众,并将新中国建设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国家所有制和中央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国家性战略将资源引导至资本积累、工业和农业发展以及对工厂和机械的投资。此外,土地改革将生产资料(土地和财产)从地主或富农手中重新分配给无地的贫农。这些使中国从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转变为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经济体,能够创造就业的经济增长和工资水平的上升对此提供了支持。在社会层面,经济政策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平等。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在不到30年里,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从1950年的36岁上升到1979年的64岁。

总的来说,得益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的决议,1979年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国家拥有经济的“制高点”,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私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商品出口贸易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美元储备。中国将这些盈余首先用于加速国内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随后则将投资扩展至海外。

如果不考虑上述历史背景,就无法理解当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理解中国持续进行的社会革命,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做出了正确而连贯的决策,领导中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

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

作为一名政治经济学学者,我借此机会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简要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的经济模式培育了这样一个主权经济体:中国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并且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国持续投资于基础设施,通过针对性的农业支出促进粮食生产。中国经济故事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通过自己的金融工具实现了经济盈余的保持。中国的宏观经济措施将资源锁定,使社会剩余(social surplus)在国内再循环,资源由此得以被输送至生产性部门。将资源留存在国内并加以引导的目的是发展生产能力,这是经济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央决策部署和“五年规划”制度,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实现了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历史上的中国曾被一些西方观察者称为“饥荒之地”,但中国成功地应对了粮食方面的挑战。

中国不仅确保了14亿多人口的粮食充足,还出口粮食,中国的谷物总产量居世界首位。在中国本地的市场上,粮食供应的充裕是显而易见的。当我走进超市购买日用品时,对中国本地生产的各种必需品和生活用品的丰富程度感到惊讶:大米、牛奶、酸奶、鸡蛋、谷类、蔬菜、水果、经济作物,应有尽有且价格便宜。我在杂货店的时间不是花在寻找可能买不到的物品上,而是花在翻译和挑选上。粮食安全一向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中国的古话所讲,“民以食为天”。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仔细观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就会发现,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内需求和消费的增长驱动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由需求拉动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消费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贸易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投资所占份额保持相对稳定。

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我欣赏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民的慷慨和诚信。中国的社会融合和社群融合的程度很高。西方的社会异化或个人主义在中国是不存在的。这显然是工作和生活有保障的反映,与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息息相关。中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曾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老百姓粮食充足了才会懂得礼仪,吃穿不愁了才会知道荣辱。在中国,食品、医疗、教育、住房、儿童和老年人照护、公用事业和社会援助都是大众可以享受得到且负担得起的,人民过着有尊严的生活。中国成功消除了极端贫困,使8亿多人脱贫并保障了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如果这还不是社会主义的体现,那什么才是?

过去三年里,新冠疫情使中国国内需求受到抑制。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2月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这种情况并不值得担忧,取消限制性措施后就会改善。毕竟,正是强有力的、将发展置于首要位置的指导性政策,使中国摆脱了贫困和失业陷阱。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中国在国内建设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以概括为大规模减贫、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于人民的各项政策的推行,例如全民医保、义务教育、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技术等。

中国的发展助力全球经济

我还想谈谈中国的发展是怎样助力全球经济的。“一带一路”倡议已将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各地新的发展经验结合起来。中国在国家层面上的经济成功,为其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联系提供了启动平台。中国的外交政策主张与各国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价值,创造了就业,增加了财富。中国促进了相关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从而使这些经济体能够解决贫困和失业问题。

最后,我想说,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不仅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社会变革,还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到,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9800元增加到81000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未来,中国将在既有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鉴于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和多重挑战的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依然艰巨。但是,中国牢记本国历史,一直处在有计划、有领导、有正确意识形态、持续变革的动态发展之中。中国人民对自己的政府充满信心,对光明的未来保持乐观。

(作者系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副教授)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960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