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强国,要从思想道德、业务能力、队伍优化等层面打造育人“大先生”,使之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教育根基。
一、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要是品行高尚的“大先生”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是品行高尚的“大先生”,才配得上“人民教师”的称号,才能真正成为指引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灵魂工程师”。
理想信念是师德之钙。心中有国家和民族,肩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这是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大德。“大先生”的首要标准即政治标准,就是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大爱之心是师德之源。“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身正为范的情感动因。教书育人是一个良心活,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师德师魂的重要标志。广大教师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心怀仁爱之心,甘守三尺讲台,以真诚的爱心与责任心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学生,在教育的原野上塑造起可敬、可亲的人生榜样。
道德品格是师德之基。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时刻关注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教师在工作、生活中要言行一致。
二、做“大学问”是做“大先生”的必要条件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需要造就品德与才学兼优的教师队伍。“大先生”既要有人格魅力,也要具备学识魅力,做“大学问”是做“大先生”的必要条件。
锤炼基本功。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具备专业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技能和方法,并打通理论与实践的壁垒。只有认真学习、精通所学,才能辨明所传之道、掌握所传之业,从而奠定传道授业的坚实基础。
坚持终身学习。当今时代,网络普及、资讯发达、信息爆炸,人类社会的知识和学问以指数级速度增长。“大先生”要在学生面前点燃知识的火花,就要有“钉钉子”精神,终身学习、教学相长,才能在现代教育中源源不断给学生输送新知识。
弘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先生”要主动走出“舒适区”,着眼于世界学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致力于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三、培养造就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当前“80后”“90后”青年教师逐步成为教育界的中坚力量,配齐建强、有序传承是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关键。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领域,让教师除了收获鲜花和掌声,还能享受到切实的福利和保障,可以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要强化教师国家荣誉制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最美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健全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的进入退出机制、议事决策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和评价评估机制,完善公平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科学规范的教师考核与评审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晋升、评优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
营造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提高物质待遇有利于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形成尊师重教社会风尚则有利于让教师得到恒久的尊重,从而舒心从教、静心从教。广大教师享有良好的社会声望,也有利于源源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03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