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舟”乘风破浪“智慧盒子”魔力十足

合肥在线2023-09-16  152

导读: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科学会堂”到拿出1亿元建立合肥市科技馆,再到斥资9.08亿元建设占地约70亩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跨越40年,合肥市科技馆在时代变迁中,见证着合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铿锵步伐,映射着一代代合肥人对科学的执着与热情。在20…

从上世纪80年代建立“科学会堂”到拿出1亿元建立合肥市科技馆,再到斥资9.08亿元建设占地约70亩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跨越40年,合肥市科技馆在时代变迁中,见证着合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铿锵步伐,映射着一代代合肥人对科学的执着与热情。

在2023年全国科普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了合肥市科技馆新馆,听亲历者讲述合肥市科技馆“蝶变”背后的故事。每一处变化,都是合肥扎实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持续滋养丰满“科普之翼”,推动科普与科创“比翼齐飞”的生动缩影。

位于黄山路上的合肥市科技馆。

位于黄山路上的合肥市科技馆。

初具雏形 40年前设“科学会堂”

罗季峰,合肥市科技馆副馆长,在馆里工作了20余年。提起合肥市科技馆的“前世今生”,他如数家珍。“合肥市科技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罗季峰告诉记者,当时,国内许多地方都在探索建立科技馆,以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合肥也不例外。

最初的合肥市科技馆就设在霍邱路和六安路交口西北角原市科协的办公楼上,面积400多平方米,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科学会堂”。“科学会堂”里有电影放映机,经常会放映一些科普电影,还设有科普画廊,展示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模型。不过,由于“科学会堂”条件相对简陋,很多科普工作难以开展,很少有市民自发、主动地上门接受教育。

上世纪90年代,合肥科技迅速发展,成为拥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实力派高校院所的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在1997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建科技馆”在众多市民建议中居于前列。

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1998年,合肥市科技馆建设正式被市政府立项,并专门成立了筹建小组。在罗季峰看来,这充分体现了合肥对群众心声的重视和科普事业的追求。“合肥市科技馆总投资约1个亿,而当年合肥的可用财力才39个亿,可以说,合肥是从并不宽裕的家底中分出很大一部分财力来做这个事。当时,这也成为了合肥有史以来,公共投资规模最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

位于高新区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

位于高新区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

行程万里力求筹建最好的科技馆

合肥市科技馆建设立项后,筹备小组迅速奔赴北京、天津等全国多地进行考察,吸取经验,并达成共识:要建就建最好的,要达到国内一流水平。1999年,在经过层层筛选的6个场馆建筑设计方案中,最终定下了设计造型最具科技感的一套方案:这就是如今合肥市科技馆的建筑造型——外观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象征着远航的“科技之舟”。

同年,在无数合肥市民的翘首以盼中,合肥市科技馆正式破土动工。项目占地约25亩,总用地面积1671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基础建设的同时,筹备小组也开始奔赴全国各地考察,四处征集、定做展品。

“当时,科技馆在全国还属于新兴事物,能够制作科技展品的厂家也是少之又少,光是找展品这块就费了很大的功夫。”罗季峰说,在找展品的过程中,合肥市科技馆还寻求了中国科技馆的相关专家帮助。最终,诞生了134件(套)展品,其中80%的展品都可以用手操控,“高压放电”“挥手测速”等展项更是成为了科技馆标志性展品并保留至今,吸引着众多游客参观打卡。

2001年10月,合肥市科技馆还在布展时,著名物理学家、合肥老乡杨振宁就前来参观了。杨振宁参观后非常高兴,当场写下一段话:“合肥科技馆之设立,对提高市民科技知识有极大好处。”后来,杨振宁还向合肥市科技馆捐赠了奖章、手稿、照片等,目前这些展品都在合肥市科技馆杨振宁陈列馆中展出。

杨振宁陈列馆。

杨振宁陈列馆。

常办常新“科技之舟”人气长虹

2002年5月26日,万众瞩目的合肥市科技馆正式对外开放,共5层楼,设置了13个展区,成为当时继北京、上海、天津之后,全国第四个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馆。

开馆当天,罗季峰印象深刻。

“当时我们计划5月26日举办开馆仪式,5月28日再正式对外开放,可市民们看到开馆仪式的新闻后,就迫不及待地赶了过来,队伍排了一圈又一圈。”罗季峰说,那天他拿着大喇叭,一遍遍地劝说排队的市民改日再来参观,可依然阻挡不住大家对这座“科技之舟”的巨大热情。

自此,合肥市科技馆就成为了许多合肥市民的必打卡地之一。“馆内的瞬时承载量是1000人,达到这个流量后,我们就进入管控阶段。离开多少人,再放进来多少人,馆外的排队区最多可以容纳2000人。”罗季峰说,为了让更多的游客能进来参观,馆里不得已想了个办法——禁止游客在馆内饮食,这样参观者饿了出去吃饭,就可以给其他游客提供入馆的机会。“刚开馆那5年,合肥市科技馆平均每年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

为了推动合肥市科技馆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市民提供更新鲜、更丰富的展品,2007年,合肥市科技馆提出了一项重要办馆理念——“以人为本,常办常新”。此后,紧跟科技进步和呈现方式发展,合肥市科技馆每年保持20%的展区展品更新改造比例,每隔5年,向观众呈现一座全新内容的科技馆。馆内展品数量也从起初的134件(套),增加到后来的400多件(套),年平均人流量也增加到70万人次

任重道远 合肥科普事业发展步履不停

随着市民对科普需求的日益增长,合肥决定在保留老馆的同时,在高新区王咀湖东岸建一座合肥市科技馆新馆。新馆2017年10月立项,2019年12月开工,总投资9.08亿元,总占地面积约7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是老馆建筑面积的4倍多。

2023年8月,被称为“智慧盒子”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进入征集意见试运行阶段,每周五、六、日以预约参观的方式与广大市民见面。馆内设立了11个常设展厅,2个特展厅,馆内展品数量增加到1019件(套),是老馆的2倍多。“在展品设置中,展品研发部的同事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展品创新率达53%,很多展品都是国内首创。”

一部合肥科技馆变迁史,就是一部合肥科普事业发展的缩写史。

如今,合肥在发挥市科技馆科普服务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还构建了以合肥市科技馆为主体,现代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专业科技馆为补充,县(市)区特色科技馆、社区科普馆为基础,实体科技馆与数字科技馆相结合的场馆体系。

合肥还依托丰富的科创资源,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岛、科大讯飞、蔚来汽车、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创新馆等科研单位和企业成为学生们最感兴趣的研学地。截至目前,合肥已拥有100多个科普基地,并串珠成链,打造了一批精品科普游线路。

合肥是创新之都、科教之城。合肥市科技馆的肩上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使命。“我们需要花更大力气、更多精力,开发科普资源、创新传播形式,让科学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内心,结出更多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科技硕果。”罗季峰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文 高勇/摄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052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