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还将开展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九章四号”已在研制中,一批年轻人也成科研“主力军”;“合肥造”AI大模型将能成为科研“小助手”……此次中国科协年会吸引了众多顶尖科学家与知名科技企业家齐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国诸多科技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计划。
我国有望成为首个 获得火星样品的国家
年会主论坛上,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表示,未来15年,中国深空探测将在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运载技术三个领域,论证实施十大工程任务。
吴伟仁介绍,在月球探测领域,未来,我国将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包括嫦娥六、七、八号任务,将在月球南极建成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其中,预计明年发射嫦娥六号,实现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
未来,我国还将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目前,深空探测实验室正在配合国家航天局,组织国内院士专家开展工程方案论证。同时,我国还将实施载人登月,目前正在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方案深化论证,计划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陆月球。
此外,将研制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这一系统具备通信、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可为地月空间、火星以远深空航天器提供服务。“作为其先导验证卫星的天都一号、天都二号两颗卫星,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从合肥深空探测实验室总部出厂,随后搭载鹊桥二号中继星实施发射,它将开展一系列新技术试验验证。”吴伟仁介绍。
未来在行星探测领域,我国还将实施天问二号小行星采样探测任务,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等。“针对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这一极小概率、极大危害事件,我们将对一颗数千万公里的小行星实施动能撞击,使其改变运行轨道,并在轨开展撞击效果评估,实现‘撞得准,推得动,测得出,说得清’。”
吴伟仁介绍,我国还将发射天问三号火星采样探测器,届时,中国科学家将实现火星采样返回,使我国有望成为首个获得火星样品的国家。
“未来,深空探测将重点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利用、深空安全4大领域,聚焦深空探测总体技术、深空能源动力、月球与行星科学、深空态势感知等重点方向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吴伟仁表示。
“九章四号”已在研制中
中国科大教授陆朝阳带领大家“走进”了“量子计算”世界。陆朝阳介绍,当前,我国在量子通信发展水平上已领先国外5年以上。在量子计算上,我国是唯一在光学和超导两种技术路线都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
今年10月,中国科大刚刚宣布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再度刷新光量子信息技术世界纪录,求解特定问题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使我国在研制量子计算机之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陆朝阳透露,目前,科研团队还正在开展“九章四号”的相关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很多能干的90后、95后,00后,开始主导下一代‘九章四号’的研发。”
陆朝阳表示,下一步,希望推动量子计算机在一些有重要的科学或经济价值的相关问题上,产生重要作用。“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的对比,就像激光和灯泡。”陆朝阳表示,量子计算机可以为化学、物理等领域的科学家提供新的研究工具和平台,将能更高效的解决更多科学问题,包括一些经典计算机难以解决的问题。
讯飞星火明年上半年
对标ChatGPT-4
今年5月,科大讯飞正式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此后进行了两次升级,今年9月,“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开放全民使用。
在中国科协年会上,中国科协常委、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到了一个关于大模型使用时间上的细节。
“9月之后,我们发现大模型APP的应用状况和以往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刘庆峰说,以前的应用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晚上和周末,但如今的使用高峰期是在上午9、10点和下午3点到4点之间,这说明,大家真正用它来做工作了。依托新版本的大模型,还新增上百万的开发者团队,不懂技术的人也可以完成相应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创业者的技术门槛。
“我们今天的认知大模型,绝不仅是写诗作画,它可以完全解放生产力。”刘庆峰说。
在本月即将举行的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讯飞将正式发布最新升级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V3.0版本。此次,刘庆峰还“剧透”了一大重要升级功能。
“我们将推出科研文献大模型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每个实验室。”刘庆峰介绍,科研文献大模型包括成果调研,论文研读等功能。“按照每天80篇新文章来算,一篇文章哪怕只读10分钟,都需要十几个小时才能读完。但大模型会告诉你,最新进展是哪些文章,最值得你读的是哪一篇,并且提取关键信息。对于论文中没有明显提及的背景知识和引用文章原文等,你还可以随时提问它。”刘庆峰表示,这些功能将为研究人员节约大量时间,让更多想象力和创造力释放。
刘庆峰称,今年10月24号发布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3.0版,目标是要在中文上全面超越ChatGPT-3.5,英文相当。“在安徽我们还正在建设对标ChatGPT-4的算力平台,明年上半年,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对标ChatGPT-4。”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文/摄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238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