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威海市获批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亿元,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自2016年以来、累计5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城市。2022年湾长制评估全省第一,2023年桑沟湾获评国家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多年来,威海以大力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践行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发力点,海洋是威海最大、最重要的项目,规划开发建设坚持的是“恢复性”。如今项目建设硕果累累,蔚蓝之色让威海愈发“精致”。
不是建一个,而是建一群
2016年,威海东部滨海新城逍遥港海域“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启动,项目实现了湾底清淤面积约58万平方米,建设景观护岸4981米,建设河道两侧驳岸2000米,对逍遥港东岸湿地进行了修复、改造。
它是国家首批18个“蓝色海湾整治修复行动项目”中第一个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的项目, 2019年5月23日,威海在全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现场调研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当年9月20日,该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成为全国首个通过竣工验收的“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
威海可不仅走在前,更是坚持以多取胜。邀请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系统分析威海市的海域资源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按照符合海洋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并与重点区域开发建设相协调的原则划定项目。
2018年至2023年期间,除了逍遥港项目,威海市还重点实施了双岛湾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乳山浪暖口至和尚洞、荣成朝阳港、石岛湾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2023年威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项目,修复受损岸线超过68千米、修复滨海湿地约216公顷、退养还海约380公顷、恢复植被约21万平方米、清除淤泥超过500万立方米。
不是各自为战,而是全域统筹
大项目谋的是全局,小项目补的是点位,这是威海的战略:点面结合,全域为战。
自2012年以来,威海实施了海域海岛海岸带“蓝色海湾”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52个,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在国内率先制定实施《海岸带保护条例》,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开展全国唯一的海洋特色“无废城市”试点,重点入海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全省最优,自然岸线保有率达到省级管控要求,是全国海洋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建成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7个、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以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5个,海草床修复、渔业碳汇等蓝碳探索实践走在全国前列。
“精品”“典范”是威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理念,从项目获批开始,即设定争创示范项目的目标,在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和把控,争创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使生态修复更加科学合理。
项目有大小,但目标是一致的,即最大限度提升项目海域的环境和生态价值,力争做到实施一个项目,打造一处亮点,最终形成一片景观。
所有的项目一个主题:恢复性
威海的南海新区,有一处盐生植物种质资源繁育与开发利用(泽库)基地,30亩滨海湿地碱蓬郁郁葱葱,个头足有30厘米高。这里是威海市海岸带生态修复新模式的试验地。近几年,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在南海新区的7个基地不断拓展盐生植物种质资源品种育种实验,选育了碱蓬、柽柳、藜麦、狗牙根等20多种耐盐碱、高效固碳植物,修复了500多亩高盐度的滨海湿地。
在威海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恢复性是一个主题,滨海湿地是一个缩影,海洋牧场是另一个代表,目前威海市已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6处、省级海洋牧场示范项目33个。
而威海最特别的恢复性,则是荣成检察院积极探索的“公益诉讼+蓝碳”生态修复新模式。该模式在传统的以增殖放流、补植复绿方式修复被破坏的生态资源基础上,创新采取海草种植方式,监督启动全省首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成功种植海草33万株,真正让违法者变成修复者。
据悉,多年来威海检察机关积极构建“陆岸与海洋统筹办案与修复并重”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恢复性司法理念,持续拓展增殖放流、补植复绿、碳汇替代、劳务代偿等多样化生态修复模式,让公益诉讼与山青海蓝交相辉映。2020年以来,共开展增殖放流育苗4550余万尾,补植复绿580余亩,海草种植修复案例获评全国检察机关服务保障碳达峰碳中和典型案例。
海洋生态修复在持续,威海的项目就无止境。目前,2024年项目已顺利通过全国的竞争性评审,为以生态为基础的转型升级再提速。如今,威海的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为8.5%,占GDP比重达到36.6%,获批了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海洋给了这座城市蓝色底蕴,威海正在蔚蓝中发掘无限可能。
(胶东在线记者 鞠平)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29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