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⑧ | 美食为媒 感受舌尖上的海丝韵味

合肥在线2023-11-02  113

导读:【开栏语】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回望历史,世遗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与兴盛的海外贸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放眼现在,这座爱拼敢赢…

【开栏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回望历史,世遗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与兴盛的海外贸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

放眼现在,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近年更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台侨资源丰富的优势,再续丝路情缘,不断谱写丝路双向合作的生动篇章。

十年来,泉州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空间,努力将蓝图转变为实景,绘就“奋斗之城”共同发展的画卷。

即日起,闽南网与东南网联手推出策划——《“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从不同领域、角度选取十个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泉州积极拥抱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努力、探索、行动与成就。

闽南网10月27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 洪泓塬 文/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泉州与世界的美食交流源远流长。美食联结着历史、文化、旅游、贸易等等,是文明融合的重要见证。泉州舌尖上的“一带一路”美食,不仅丰富着人们的味蕾体验,也浸润着生活与心田。

一块香甜的娘惹糕点、一份清香软糯的黄姜饭、一碗浓郁飘香的咖喱……这些“南洋风味”不仅是东南亚归侨们餐桌上常有的美味,也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人文交流、历史传承的生动写照。

曾经远洋的记忆,经由一代一代的讲述而传承着,泉州众多归侨侨眷仍保持着原来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难以忘怀的舌尖记忆让他们交到了许多爱好美食的朋友,也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南洋味浓 “峇厘村”有了新名片

在泉州市洛江区双阳街道有个远近闻名的“峇厘村”——南山社区,这是印尼峇厘岛归侨安置主要社区,具有浓厚独特的“峇厘”侨文化底蕴。在这里可以寻觅到许多异域风味,其中人气最旺的当属侨家1960餐厅。

11

侨家1960餐厅

侨家1960餐厅,以绿色、棕色、黄色为主色调。生活化的餐桌、闽南古厝地砖图案、融入了南洋元素的橱柜装饰,闽南风与南洋风混搭,整体氛围舒适温馨。

22

店内氛围舒适温馨

店长林兴运从小在洛江区南山社区长大,是一名归侨三代,他的先祖自清朝就举家迁往南洋打拼。一直到1960年,林兴运的外婆一家才从印尼回到国内定居。几十年来,家里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仍基本保持着“南洋味”,他们仍然能够熟练使用印尼语言、日常也会烹调印尼风味的美食。

“其实开这家店是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林兴运说,当时他还在厦门当设计师,在机缘巧合下,他往家中的客房添置了两张餐桌,成为母亲的“会客厅”,不承想这成了侨家1960的雏形。

33

餐厅内摆放着先辈在印尼的老照片以及一封家书

林兴运的母亲洪春梅,平日里喜欢在家研究制作美食,此前也曾开过三家餐厅,一直以来洪春梅都十分热衷于与人分享从母亲那学来的手艺,经常有一些街坊邻居找她买一些印尼糕点、南洋菜,也有一些朋友会花钱请洪春梅做顿饭。热爱烹饪,喜欢交朋友,也爱热闹的她渐渐地把家里变成了自己的“私厨”。

“当时我还在厦门工作,每次回家都会出现好多陌生面孔在我家吃饭。”林兴运笑着说,为了满足母亲的心愿,2019年,他将家里无人居住的客房改造成了家庭餐厅,招待寻味而来的朋友们。“这是我送给妈妈和外婆的礼物。”林兴运说。

44

林兴运和母亲

由于客房仅能容纳10人左右,每天仅供应两餐四桌菜,随着人气越来越旺,家中无法容纳许多食客的需求,于是2019年,林兴运在鲤城区新门街开了第一家店,一年后在洛江区南山社区开了第二家。

“侨指的是归侨,家指的是家庭,1960是外公外婆从印尼回国的那一年。”林兴运解释着店名的缘由,这是一份对于归侨家庭历史的纪念。“餐厅主打南洋菜,希望以美食为媒介,让更多人了解归侨家庭的文化,以及归侨的故事。”

美食带路 传承中留住“丝路故事”

几百年前,随着下南洋热潮的掀起,中华文化与马来文化融合,衍生出了娘惹文化。下南洋的侨胞们以传统中式食物配合马来香料创制出了娘惹菜,也就是南洋菜,它的香料味浓重,兼具辛香、酸甜、微辣等多种风味。

55

黄姜饭是印尼宴会上常见的主食

在侨家1960餐厅,一道道闽味与南洋味交融的美食,勾勒出海丝文化的味道与魅力。“我们相信只要食材好、厨师手艺好,一定能做出美味的食物,所以我们也坚持做原汁原味的娘惹菜与客人分享。”店里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也有许多国外的游客前来“打卡”,林兴运和母亲都高兴地迎接不同年龄、不同族裔、不同国籍的食客,共赴美食之约。

“我的手艺是妈妈教的,她还特地叮嘱我,做菜不能马虎,因为印尼菜如果少一点香料,味道就不一样了,食客很容易就尝出不同。”对于做菜,洪春梅一丝不苟,谨遵母亲的叮嘱,每一样调料都坚持自己挑选、品尝,要做出最原汁原味的“印尼归侨味道”。

传统的娘惹菜,主要依靠祖传秘方,各家有各家的私房食谱。一代又一代人的热忱及传承中,娘惹料理在时代变迁中迸发新的活力。从小耳濡目染的林兴运继承了母亲的手艺,如今也能做得一手好菜,能够帮忙打打下手,未来他也会像长辈们那样继续创造出“侨”与“家”相结合的美味。

66

双阳峇厘民俗文化园(吴圳烽 摄)

就如林兴运的家庭一样,归侨们带来各式各样的东南亚风味美食,汇聚在双阳街道的天地中,形成了双阳独特的记号。双阳街道现有南山、阳山、坪山、阳江四个归侨社区,归侨500多人,归侨侨眷近2000余人。是洛江归侨、侨眷聚集地,也是洛江侨文化的品牌地。在这里,融合了东南亚多国口味的“侨乡菜”是当地人再熟悉不过的舌尖美味,如今全国各地、世界各地的食客也纷纷前来赏味,在享用美食中领略归侨文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提升归侨侨眷生活水平,2020年10月,在双阳街道南山社区诞生了“家门口”的印尼美食街,并出台了惠侨政策扶持归侨侨眷生产生活,所有商户免收3年租金。“当时仍处于疫情阶段,这个政策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洪春梅感叹。

此外双阳街道还建设了双阳侨乡广场、峇厘民俗文化园、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归侨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品质的提升,来此地感受印尼风情的游客越来越多,已然成为泉州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人文交流、历史传承的生动写照。

闽南古早味 飘香一带一路

炸至金黄酥脆的肉条,配以五香、蒜香、胡椒、辣椒,均匀扑撒,闻之顿觉舌尖生津,尝之唇齿留香……在闽南地区猪油粕是一种耳熟能详的食品,从早期为了获取猪油而炼成的猪油粕,到现在变成美味小吃的肉粕,它的味道让人难以忘怀。

在泉州晋江龙湖镇,遍布着许多家专事猪油粕的厂子,其中名号最响的当属“美琼肉粕”。160多年间,肉粕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如今,“美琼肉粕”已经传承了六代,肉粕制作的技艺成为泉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销售市场也走出闽南,拓展到全国,甚至远销新加坡、菲律宾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成为维系着泉州与华侨乡情的纽带。

88

“美琼肉粕”第五代传承人陈明良正在制作肉粕

10月中旬,“美琼肉粕”第五代传承人陈明良带上古早味的猪肉粕前往菲律宾参加海丝商品博览会,让泉州老字号飘香“一带一路”。

展会上,肉粕和拳头母、土笋冻、蜜饯等独具泉州特色的美食一起展示,吸引了众多侨胞和客商前来品尝。“参展期间,有很多旅菲华侨过来同我们交流,有的还会主动向随行同伴介绍家乡美食,这让我感到非常亲切。”陈明良说,此次展位人气很高,不仅有熟知闽南古早味的华侨,也吸引了许多菲律宾的顾客。

99

参展期间,陈明良(右一)与顾客合影留念

经过一百多年的传承,“美琼肉粕”自带流量,参展期间供不应求。陈明良回忆道,由于参展没办法携带太多产品,有的顾客驱车几小时来到会场只为买一包家乡味道,但却没有买到。更有60多岁的华侨因没有买到肉粕久久不愿离去。“我答应他们回国后再一一寄过去。”陈明良说,由于猪肉粕保质期较短不容易保存,之前只有线下销售,这几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交通更为便利快捷,跨境销售也开始实施。

对于泉州人而言,猪肉粕是一个承载着记忆的味道。当它远隔重洋,更是寄托着游子客居他乡的绵长乡愁。

陈明良介绍,每年春节、清明节期间是店里最忙碌的时候,因为有许多在外华侨回泉州探亲,其中有大部分来自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华侨返乡后都会到店采购猪肉粕,不仅自己先品尝一番,也会带回所在国和亲朋好友们分享。

77

今年50多岁的江琴,二三十年前她便和家人一起去菲律宾做生意,每年她回国的采购清单中猪肉粕是“必选项”,有亲戚朋友回国她也会托他们买几包。“全家人都很喜欢吃,当零食或者下饭都是很好的选择。猪肉粕对我们来说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家乡的味道。在国外太久没有吃会想得流口水。”江琴笑着说。

有时候,江琴也会将这份漂洋过海的美味与菲律宾当地的朋友或者客户分享,新奇的味道也十分受他们的喜爱,有的人十分好奇其貌不扬的猪肉粕怎会如此美味。江琴便向他们讲述猪肉粕的来历,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味蕾,也对闽南文化有了了解。久而久之,菲律宾的朋友也会托她代购猪肉粕。(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292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