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四川博物院 青铜器见证蜀楚“江水上下,一苇可航”

合肥在线2023-11-04  196

导读:探访团成员仔细研读镇馆之宝。王筝 摄长江滋养了四川生生不息的羌藏彝文化和巴蜀文化,构筑了四川底蕴深厚的文化基因。10月3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从它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中解读长江上…

探访团成员仔细研读镇馆之宝。王筝 摄

长江滋养了四川生生不息的羌藏彝文化和巴蜀文化,构筑了四川底蕴深厚的文化基因。10月31日,“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走进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从它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中解读长江上游代表性文化——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感知与荆楚文化的交流。

四川博物院馆藏三星堆文物。王筝 摄

四川博物院始建于抗战时期的1941年,至今已有83年,现有院藏文物35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7万余件。

镇馆之宝映射出蜀楚文化的交流

在四川博物院展厅,一件造型繁复的铜罍格外引人注目,它被誉为四川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西周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

“铜罍属于西周早期器物,出土于四川彭州一处窖藏,纹饰繁奢立体,应为高级贵族所用。”四川博物院讲解员张媛媛介绍,周人以鼎、簋等食器为重器,而古蜀人则以尊、罍等酒器为重器。在这件夔纹铜罍的纹饰中,象、牛等的写实形象体现出四川地方的浓郁特色,同时,夔龙纹、兽面纹等夸张的纹饰则带着中原青铜文化的印迹。与之风格相近的青铜罍在湖北随州叶家山曾国墓地也有出土,反映了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的交流。

四川博物院镇馆之宝——西周象首耳卷体夔纹铜罍。王筝 摄

探访团随行专家、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贺世伟教授介绍,四川博物院还有一尊战国“邵之飤鼑”,铭文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地流行的字体。“邵”极可能是“昭”,楚国贵族三大姓之一。这一器物形态与湖北随州擂鼓墩二号墓出土的铜鼎基本相同,专家推测为楚器。有意思的是,这批食鼎同时发掘了5件,其余4件都是本地对楚器的仿制品。战国时期两国实际上处于交战状态,处于文化剧烈碰撞的时期,但食鼎的出土表明蜀地对春秋时期强国楚国的文化反而更加崇尚和认同。“邵之飤鼑”列鼎反映了蜀楚融合的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探访团在四川博物院探访。王筝 摄

“蜀与楚‘江水上下,一苇可航’,蜀楚文化交流,青铜器是见证之一。”贺世伟表示,青铜器是古代先民在物质文化领域的一种杰出创造,在文明起源探索和早期文明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青铜器使用主要发端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也高度发达,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巧的青铜器,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长江流域各地区发掘的青铜器存在共性,同时又有各自的鲜明特征,有各具特色的青铜文明内涵。“从武汉商代盘龙城遗址,到古蜀文明的精彩华章,长江流域一件件精美的青铜器,不仅承载长江流域人们的信仰、审美观念、生活态度,也是长江文化与中原文化、长江各代表文化之间交流互鉴的见证。”

探访团随行专家、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贺世伟教授现场为探访团成员讲解文物背后的巴蜀文化。王筝 摄

江渎文化在长江全域传播传承两千年

走进博物院大门后左转,庭园中有一个小亭,亭里展陈着明代成化六年(1470年)由蜀王捐资建造的江渎神青铜像。

江渎神神像高近3米,蟒袍玉带,身形伟岸,气度沉雄,高贵威严。两旁各有一江渎妃子像,霞披凤裳,端庄娴雅。三尊造像反映出明代贵族的衣冠服饰样貌,纹饰繁密,线条流畅,是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品。

保存于四川博物院内的江渎神青铜像。王筝 摄

江渎神何许人也?他就是主管长江的水神。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介绍,中国对名山大川的祭祀源远流长。周朝“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其中,“五岳”就是指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四渎”则为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河流。到了秦始皇时期,朝廷更是建立“五岳四渎”国家祭祀制度,国家祭祀长江的地点就在成都。作为“四渎”之首,历朝对祭祀长江都重视有加。康熙九次祭祀江渎神,派专官前往四川祭奠,规格同于祭社稷坛。

“长江干流距成都尚有数百里之遥,为何在成都建江渎庙呢?”探访团成员有些不解。

“明末徐霞客勘查以前,古人一直认为岷江是当之无愧的长江主干,所以在岷江重镇成都建江渎庙也就顺理成章。”向和频介绍,史载当年成都江渎庙香火旺盛,跑船的渔夫、水手、商贾、行人、眷属都到此祈求平安吉利。古蜀国因长江支流岷江、沱江而兴,从大禹、蜀王杜宇、鳖灵、李冰父子到诸葛亮等,历史长河中,巴蜀这片土地涌现出众多治理江河而流芳百世的人物,他们的影子或多或少融入到江渎神的影像中。人们通过祭祀江渎神追索巴蜀历史文化的吉光片羽,也体现了民众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可能也是当年成都江渎庙香火繁盛的一个原因。

四川博物院党委书记向和频为探访团讲解江渎神像及其文化渊源。王筝 摄

“回溯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崇祀长江的历史已经存续2000余年。”随行专家贺世伟教授说,江渎庙在长江沿线许多地方都有,成都是从秦以来官方指定的江渎祭祀地。唐朝规定“四渎,年别一祭”后,江渎之祭在成都府、扬州、湖北宜昌轮换,使得江渎文化在长江全域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这种对长江之神的恭敬和礼赞,是长江文化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表明古人对长江在社稷民生中地位的看重,表达了对长江的依恋和敬畏,以及与长江和谐共生的良好愿望。”贺世伟说。

四川博物院科研与教育中心副主任郭军涛为探访团讲解馆藏三星堆文物。王筝 摄

据了解,成都江渎庙历代均有修建,几经兴废,最近一次重建为清康熙六年,至1966年拆毁,只余江渎神和两位妃子青铜像保存于四川博物院。近年有专家建议在原址恢复江渎庙,打造成为成都文化新地标。

“江渎神端和有礼,太帅了!”探访团员周利华面向江渎青铜像双手合十表达礼敬。她说,从荆楚之乡来到巴山蜀水,在这里看到江渎神倍感亲切。

探访团探究四川博物院馆藏战国时期文物。王筝 摄

“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大量文物,展现了长江上游巴蜀文化从远古走来的脉络和风采。边参观边听讲解员和专家讲解,深切感受到长江文化的璀璨动人,为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博大精深感到自豪。”走出四川博物院,探访团成员武振慧不禁感慨。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30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