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安徽艺术学院
图片:少荃湖公园
图片:瑶海公园
图片:二十埠河廊道
图片:磨店家园三期
步因秋景旷,心向晚云多。12月1日,由合肥日报传媒集团、新站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遇见合肥之秋”大型摄影主题活动走进新站高新区。居民身边的美丽公园、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青春洋溢的校园美景……一派“新”景象,入画也入心。
漫步校园中青春新站跃然眼前
想要感受城市发展的活力,去“最年轻”的地方准不会错。本次“遇见合肥之秋”大型摄影主题活动的其中一站,便来到了安徽艺术学院。
安徽艺术学院位于新站高新区高教基地,是安徽唯一一所省属综合性艺术类公办本科院校,也是全国八所地方综合性艺术类高校之一。
第一次来安艺的人,很难不被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吸引。学校的校园规划及建筑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呈现出满满的徽派元素。漫步校园中,练歌声、琴声不时传来,与建筑融为一体。
近年来,学校也因其建筑特色在社交平台上走红,尤其是湖畔的美术馆,错落有致的黑色坡顶、干净利落的白色墙面和温暖朦胧的木质格栅,共同营造出了独特的新徽派“艺术聚落”。不少网友特地前来打卡,直呼“太出片”。参与本次活动的摄影家们也不例外,纷纷举起相机,定格校园美景。
青春新站,不止安艺。新站高新区拥有全省面积最大、入驻院校最多、集聚化程度最高的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现有本科及职业院校30所,在校师生规模达20多万人,活力尽显。
置身公园里城园共生可见可感
闲暇时,与家人好友漫步游园,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幸福感的来源之一。而在新站,“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已成为人们能切实感受到的便利。
8时许,瑶海公园内,省级非遗张氏大洪拳传承人张世宏正带着学员们晨练。今年67岁的张世宏,来到新站生活已近20年。宜人宜居、处处可见的公园,成了他十分喜爱的地方。“环境好,非常适合我们锻炼。”
9时许,二十埠河口袋公园旁,一条林间小道吸引了摄影家们的目光。小道两旁,一棵棵梧桐树相依而立,深秋时节,树叶橙黄橘绿,落叶满地,可大家不觉得萧索,只品味出了独属于深秋的那份韵味。梧桐树下,来自方桥小学的学生席地而坐,正用画笔绘出一幅幅秋日图景。市民漫步经过,也忍不住掏出手机,记录下眼前的秋日浪漫。临走前,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李红细心记录下了地点,“这里太美了,值得细细品味,周末我还要来!”
16时许,摄影家一行人来到少荃湖公园。湖中,野鸭群游,湖边,一群穿着汉服的大学生正在游园。随着近年来公园生态和功能全新升级,少荃湖公园已成为周边市民健身休闲的首选地。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李红再次忍不住感叹,“风景太美了!”
林立塔吊下美好生活已然可期
在新站高新区磨店家园三期安置房建设现场,工人正在加紧施工作业。这也是本次“遇见合肥之秋”大型摄影主题活动的其中一站。
为什么把施工现场也放入打卡行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安置房一头系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承载着群众对新生活的期盼。因此,记录下建设过程的画面,变得格外有意义。
今年以来,新站高新区统筹“拆建安管”一体化,探索多元化安置房建设模式,提升建设效率和品质,新建、续建安置房项目8个,总建筑面积约368万平方米,已陆续建成交付磨店家园二期C地块、新店花园二期、北岗花园二期、鹤翔园二期E地块4个安置房项目,提供1.15万余套安置房。
此次摄影家们打卡拍摄的磨店家园三期,总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共8个地块75栋主楼4条配套路网工程,日均投入2500余名工人。项目计划2025年2月竣工交付,可提供安置房7480套,是全市在建体量最大的安置房项目。目前,已实现部分单体楼封顶。
如此盛大的场景,怎能少得了由无人机拍下的画面?一台台无人机飞起,林立的塔吊尽收眼底,实在让人忍不住感叹——一栋栋正在建设中的安置房,犹如一个个礼品盒,筑着一个个“幸福巢”,装载了人们的安居梦。待到“拆盒”之日,安置变安居,宜居更乐居,未来的美好生活,跃然眼前。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任海怡/文 高博 李康佳/摄
(部分图片由 王牌 李红 杜兆军邱少林 万春芬 李晓艳 张敏 提供)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504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