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陈志远 张萌2023年4月,由专家学者、大众代表和媒体记者组成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从长江源青海沱沱河出发,跨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线13个省区市,历时9个月,于12月初到达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岛,并于…
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陈志远 张萌
2023年4月,由专家学者、大众代表和媒体记者组成的“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探访团,从长江源青海沱沱河出发,跨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沿线13个省区市,历时9个月,于12月初到达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岛,并于12月10日在上海举办收官发布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重要指示、党中央部署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后,第一次联动长江全流域,联动政府、专家、媒体、公众的长江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
数据显示,活动通过中央及各地各类媒体发布深度报道、短视频、网络直播、海报等稿件1.2万余篇次,传播量超7亿。通过这种现象级的传播和互动,带动大众一起读长江、读中国、读中国共产党。
探访团在长江源青海沱沱河进行现场直播。王筝 摄
读长江
这是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蕴涵着丰厚文化、充满时代活力的大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更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以万千点滴之状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以汹涌澎湃之势穿越云贵巴蜀的高山峡谷,以浩浩荡荡之貌跨越湘鄂赣皖苏浙沪,以祥和之态融汇太平洋。”回望万里长江行,探访团随团专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研究员陈树祥感慨,“长江上中下游高山流水落差达三四千米,乃世界之首;其流域的地貌和生物多样性之丰富,乃天地之魁;长江造就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年的文明史,传承着连绵不断的文化交流互鉴的基因,形成独秀性、丰富性、一体性的灿烂长江文化,冠盖世界大江大河文化之林。”
“沿着长江读懂中国——万里长江行” 首个打卡装置设在青海日月山。王筝 摄
“长江流域具有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探访团随团专家、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认为,从大的区域文化来说,长江文化包括了上游地区的巴蜀文化、滇文化、黔文化,中游地区的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游地区的赣文化、江淮文化和吴越文化等,这次“万里长江行”都实地感悟了这些长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
“楚国八百年创造了无比璀璨的文化。”张敏说,楚文化特色鲜明,精神内涵丰富,不仅对中华文化贡献突出,在很多方面能与古希腊文化比肩而立。作为楚附属国的曾国,出土的乐器、漆器、青铜器精美绝伦,而曾侯乙编钟更是代表着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巅峰,象征着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光辉成就。荆楚文化是长江文化的重要地标之一。
探访团在湖南岳麓书院探访。王筝 摄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进程中,长江文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硕告诉记者。
张硕介绍,考古发现,长江流域有200多万年前的建始人,有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有100万年前的郧县人,有20万年前的长阳人……这些发现,充分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之地。
回顾“万里长江行”,长江上游、下游两处长江文化考古遗址令探访团肃然起敬:三星堆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代表了我国长江上游地区乃至于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最高成就,将古蜀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年,为中华文明、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作出了原创性贡献;良渚文明是中国5000多年前稻作文明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江文明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长江与黄河流域珠联璧合,共同成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张硕说,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文字、青铜器、宗教信仰等文明起源要素在长江流域相继面世,中华文明曙光从长江流域冉冉升起。进入先秦时期,夏商王朝与长江文明发生了紧密联系,并由此加快了自身进入青铜时代的步伐。经过漫长的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长江文明逐步发展,在长江上、中、下游分别形成了巴蜀文化圈、荆楚文化圈和吴越文化圈,一个融合了流域各地区文化、多元一体的长江文明初步形成。
张硕表示,千百年来,长江流域得地利之便,开风气之先,融会中西,八面来风,如海上丝绸之路、茶叶之路、瓷器外运、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多元共生的长江文化,风姿绰约地站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前沿和高地,勇立时代潮头。近代以来,长江文化成为中国近代文明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先锋。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流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均占全国的30%以上。“所以,长江是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一条蕴涵着丰厚文化的大江、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张硕说。
探访团在江西滕王阁探访。王筝 摄
读中国
长江流域及长江文化的崛起,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坚强脊梁
“长江流域有3个‘中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探访团随团专家、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郑晓云介绍,长江流域人口占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强、水资源量占全国供水量的34.4%、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2.5%——这3个数据都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左右,表明了长江在中国国家地理和经济版图中的重要地位。
郑晓云说,仅以水资源为例,长江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水资源补给地,现在已经开通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向北方调水达到95亿立方米;正在修建的还有南水北调东线、西线工程、滇中调水工程等,表明了长江对中国的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性。目前长江干流上已经修建了三峡、白鹤滩、乌东德等一系列的大型水电站,在清洁能源上满足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一个区域,如果没有文化,其经济也不可能持久,只有让经济与文化互相促进、螺旋上升,才能保证社会的良性发展。”作为研究长江文化40年的专家、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认为,从历史发展规律和战略层面而言,长江文化既是长江流域历史发展的产物,又是助力当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及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才能够协同推动长江流域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贺云翱说,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当代长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化遗产资源,展现长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国家工程。
探访团在重庆白帝城-瞿塘峡探访并直播,探访团专家、武汉大学长江文明研究院考古专家贺世伟解读三峡文化。王筝 摄
“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将充分激活长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系统阐发长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完善国家文化公园体系,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张硕说,此举将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标识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向世界呈现绚烂多彩的中华文明。
“读懂长江,能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从容自信的文化心态,养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支撑。”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说。
“我们只有读懂长江,才真正能够理解长江在中国当代发展的内在动力作用。这也是中央实施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意义所在。”郑晓云说。
探访团在“万里长江行”中看到,长江沿线各省区市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奋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省正在武汉市谋划建设长江博物馆,着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示范区;江西省建设琵琶亭、锁江楼、浔阳楼等历史名楼,打造“诗意九江”的一、二期建设已经完工……
探访团在苏州博物馆探访。王筝 摄
读中国共产党
长江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习近平主席在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中指出。
“万里长江自青藏高原向东奔流入大海,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二级巡视员李红喜于12月7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溯流而上,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团结奋斗之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何虎生说。
万里长江行,革命文化是一路探访的重要内容。
在上海,探访团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深刻感受: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蕴含着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钥,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精神动力。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探访团倾听: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在汉口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探访团回望:八七会议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确认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探访团在云南虎跳峡设置的打卡点吸引游客们打卡。王筝 摄
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探访团体悟: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长江流域厚积的红色资源,深刻书写了对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历史,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密码。”李红喜表示。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李庆刚深有同感:长江流域集聚的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文化、折射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红岩精神都诞生在革命战争时期的长江流域。从“茫茫九派流中国”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再到“万里长江横渡”,长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长江是涵养革命文化的重要源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探访团到达长江入海口上海崇明岛。王筝 摄
“长江流域所留下的大量红色革命遗址,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对长江的依托,长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发展的滋养。长江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傅才武说。
“这些依托长江凝聚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我们将红色基因内化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提供了文化底色,为我们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提供了力量源泉。”张敏表示。
“长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的成长,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国家危亡到伟大复兴的飞跃。”何虎生说,长江的波涛澎湃,追忆着中国共产党的峥嵘岁月;长江的奔腾不息,赓续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血脉。
李庆刚说,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更是创造者,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负有继续书写好长江文化的重大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这正如《长江之歌》所赞唱:长江从远古走来,又向未来奔去,既是无穷的源泉,又有母亲的情怀,她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566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