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合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科创引领、源头治理,在着力推进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壮大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集群,让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安全带”。
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监控处理大厅,技术人员在有序处理工作。姜勇 摄
企业聚集释放磁场效应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芯传感”)是一家激光芯片成果转化单位,专业从事国产化高端传感芯片与传感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合肥乃至全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传感提供基础芯片与器件支撑。
清芯传感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支撑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合作与攻关,成功研发国产化可燃气体探测激光芯片。
“我们研发的激光芯片与传感器产品,目前已在合肥、北京、天津等数十个城市规模化应用,有效保障了地下燃气管网设施的安全运行。”清芯传感负责人殷松峰介绍,近期规划建设新生产线,向家用燃气传感器市场进军。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全媒体记者 张大岗 摄
在合肥,类似的成果孵化科创型企业还有很多。合肥还相继建设了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园区,实施了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
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环节,兼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合肥积极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集聚,逐步走在全国前列。
现阶段,合肥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核心引领、清华合肥院为技术支撑、众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企业300多家,构建了涵盖软硬件、材料、工程技术服务、运营维护、安全咨询、第三方服务等上中下游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防护防控、应急处置救援、安全服务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应急救援设备展示。黄洋洋 摄
合肥还将持续发力,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完善“1+2+4+N+1”合肥模式。其中包括,建设合肥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依托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监测中心和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对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处置,从原来的城市生命线拓展至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应对;由燃气、桥梁拓展至地下综合管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等多领域,做到监测预警全覆盖。此外,还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一张网,真正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顶层设计培强发展新优势
近年来,合肥以场景应用为依托、智慧防控为导向、创新驱动为内核、产业培育为抓手,让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枝繁叶茂。
合肥市超前谋划,将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高位推进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
在顶层设计上,印发《加快推进城市安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城市生命线拓展提供指引。同时,设立城市生命线产业基金,构建“基金+产业”城市生命线推进模式。
围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数据云平台、监测服务、生态培育等核心业务,构建面向政府、企业及家庭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组团输出城市生命线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产业化之路。
国网合肥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巢湖湖底电缆隧道内调试“机器人巡检员”。周牧 摄
此外,深度挖掘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教等细分产业,构建以生命线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为牵引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广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由“卖产品”向“场景拓展、服务集成”转变。据统计,消防安全云服务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覆盖大批企事业及“九小”单位。
面向未来,合肥将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引入传感设备、探地雷达、新型材料、消防装备等配套企业,打造全国城市安全装备制造基地。同时,计划在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制定多个国内领先技术标准规范,抢占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此基础上,合肥还加强“双招双引”,推动企业、资本、项目快速集聚。优化政策供给,加大对科创设施、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环节的专项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727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