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讲好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惠州历史名人故事,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保护利…
讲好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惠州历史名人故事,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围绕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挖掘东坡寓惠文化、办好重大演艺活动等积极建言献策,做好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文章,推动惠州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东坡文化
讲好东坡寓惠故事,打造岭南东坡文化新高地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讲好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惠州历史名人故事,完成惠州西湖东坡文化陈列馆布展,打造“岭南东坡文化中心”。
市政协委员、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建议整合惠州苏迹,实现整体保护利用,同时开展归善县城及周边区域考古调查,原址保护东坡钓矶。此外,结合惠州苏东坡祠周边及水东街街区业态,推出东坡宴和研学项目,形成新的文化消费业态。
“建议把东坡寓惠文化提升到广东文化、岭南文化的高度,努力打造岭南东坡文化新高地。”针对东坡文化的当代发展,市政协委员,惠州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李朝荣建议,在提升东坡文化当代立意的同时,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东坡文化品牌的塑造,如将惠州西湖和桥东片区整体设计,打造叫响全国乃至全球的文旅综合体——东坡文化旅游小镇,使得品牌传播有载体、文化传承有业态。此外,还要推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打造具有现代性的特色项目,如打造岭南东坡文化研究中心、岭南东坡文化研学旅行基地、宋韵岭南丰湖书院东坡文化沉浸式体验基地等,推进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化,推动产业发展、文化创造等,不断实现新的发展。
市政协委员、广东阅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邹雄彬说,东坡寓惠文化经过千年传承和弘扬,成为惠州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但目前存在活化利用不足、融入性研究不够、文旅融合不深等问题。为此,他建议深挖东坡寓惠遗产的保护和价值利用,结合文旅融合运作东坡寓惠文化新IP项目,提升东坡文化在我市的传承与时代影响力;深入挖掘东坡寓惠文化遗迹,策划“东坡文化之旅”研学旅游线路,打造青少年研学旅游新IP,提升优化我市游客结构,培育消费热点;同时编辑出版“苏东坡寓惠文化系列读本”,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苏东坡在惠州的文学与文化成就,还可以增进读者对惠州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挖掘保护
树立“大文旅”发展观,加强遗产保护和传承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以缚娄古国、梁化古郡为代表的早期文明探源工程。
市人大代表、惠东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曾奕鹏介绍,惠州将白花镇和梁化镇列入2024年“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建设清单,梁化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根据考古,梁化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古老的邦国缚娄国,惠州府署前曾立一座石牌坊,镌刻着“岭东雄郡、梁化旧邦”八个大字。他建议,市文广旅体局牵头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邀请省专家深入挖掘梁化的历史文化底蕴,推动梁化多方位发展,助力惠州旅游发展。
市人大代表、博罗县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陈金定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应树立“大文旅”发展观,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建议筹建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集中展示惠州非遗文化,打造惠州文化新地标;全面推进“惠州非遗进校园”,使“非遗进校园”覆盖幼儿园、中小学校、职业技校和大专院校,打造惠州非遗活化利用的品牌;加强传统建筑、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如打造为乡村主题博物馆、展览馆、民宿和度假酒店等,振兴乡村文化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借鉴潮州古城、福州古城等地运营和管理的先进经验,推动古城片区和历史文化街区统一规划、统一定位、统一招商、统一管理。
市政协委员,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曾志谦说,惠州是广东省重点侨乡,号称“客家侨都”,具有丰富的华侨文化资源。建议通过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组织新一代华裔青少年来到中国、回到家乡,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受祖(籍)国的发展变化,以此重塑海外侨胞的乡缘纽带,增进故土情谊,促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仲恺高新区潼侨镇归侨侨眷比较集中,建议将该镇的潼侨公园升级改造为华侨公园,植入更多“侨元素”,打好惠州“侨牌”,提升惠州影响力和城市魅力。
关键词:文旅融合
用好文旅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惠州拥有独特而深厚的文旅资源,近年来,旅游纪念品与文创产品迎来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体工作者正利用文化创意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商业价值,并以此来讲述惠州故事,传播惠州文化。
市人大代表、惠城区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股负责人林立认为,惠州文创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各自为政、比较零散的状态,文创产品的内容与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而且文创产业与社会链接不够,没有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难以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为此,林立建议,可以建立一套适合惠州本土的文旅产品质量标准,做好旅游市场和文创产品的数据收集与分析工作,把握市场需求、消费者偏好及流行趋势,支持产品研发。同时,精准定位、打造IP,抓住流量机遇、把握消费爆点,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召集文创商家,精准选品,形成线上销售网络,扩大销售面,拉动消费。
“惠州有很多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是得天独厚的,我们需要利用好,想办法提升它的价值,使它更具吸引力。”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主任杨慧红举例,龙门的温泉资源除了生态康养价值,还应该在旅游产业、文化推广等领域发挥作用,延伸壮大温泉产业,推动“温泉+”融合发展,探索“五位一体”发展路径,即温泉+城镇、温泉+生态、温泉+文化、温泉+品牌、温泉+乡村,形成全温泉的康养产业体系,通过温泉与景区、乡村、文化、康养等有效联动,带动旅游产业升级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休闲度假和乡村体验的需求增加,将文旅行业引入农村地区,对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政协委员、惠州市东平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小伦建议,要培育多元化的农村旅游产品,鼓励文旅企业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多样化的农村旅游产品,如田园体验、乡村艺术馆、艺术部落、自然科学研学、非遗传承作坊、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同时,注重产品的特色性和可持续性,保护和传承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关键词:演艺活动
完善配套设施,吸引重大文体活动落户惠州
日前,TCL·2024惠州马拉松即将举行的消息一出,即刻引起众多马拉松爱好者响应。如何通过这些活动发展文体产业,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吸引重大演艺活动、体育赛事落户惠州。我认为很有必要,也很振奋。”市政协委员、惠州市一帆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展煌认为,“赛事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共识。惠州要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引进重大文化表演和体育赛事,持续打造惠州自己的特色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影响力,推动文体产业跨领域跨行业融合,实现以文体促旅、文旅体交融发展,让文体产业成为经济绿色发展的新动能。
市人大代表、广东卓凡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择郡说,惠州的音乐会、演唱会等大型文艺演出并不多,“经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与惠州大型场馆交通配套设施不完善、小型场馆硬件不过硬而无法保证演出质量等因素相关。”杨择郡建议,优化现有场馆交通设施与配置,如增加接驳车数量与接驳车上下客点,在社交平台上加大力度宣传建议的出行方式和具体线路等,确保顺畅出行。同时,多元化盘活现有场馆,根据市场演出需求,及时更新场馆设备,做好配套。另外,在规划许可的情况下,一些有条件的县区,可考虑兴建一些适合高雅艺术演出的场馆,进一步发挥大型文艺演出在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消费、传播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香金群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欧阳成 香金群 游璇钰 骆国红 凌保康 邱若蓉 冯丽均 刘炜炜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82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