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住有利“身位”,打造未来“引爆点”

合肥在线2024-03-05  86

导读:甬派君有话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客观梳理宁波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深刻剖析宁波发展的优…

甬派君有话说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宁波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客观梳理宁波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深刻剖析宁波发展的优势短板,唱响经济发展“光明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宁波日报报网端重磅推出“春之声——宁波高质量发展十人谈”系列报道,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结合各自研究领域,洞察全球变局,为宁波把握“时”“势”,争当全国全省样板出谋划策。

人物名片

何万篷,管理学博士,正高级经济师,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兼任中国统计学会理事、上海未来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宏观经济学会理事。

布局未来产业,就是布局未来!

对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发展未来产业不是明天才要考虑的长远计划,而是今天就要行动的现实要求。

“把未来产业作为抢抓新机遇、拓展新空间、增创新优势的重点,作为新的‘引爆点’、增长极来打造。”宁波明确,要以超常规举措培育壮大未来产业,积极争创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以创新引领奋力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

培育未来产业,宁波优势如何?短板是什么?如何突围?记者近日专访了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院长何万篷。

核心观点

▶宁波之优,在于具备浙江省几乎所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场景。

▶宁波一直在做“不简单”的事情,培育了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宁波完全可以在产业“五基”、深海、深空等领域先行先试,孕育面向未来的新动能,促进新域和新质大发展。

▶宁波未来发展定位要更紧密贯彻国家战略,主动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卡住有利的全球化“身位”。

▶宁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链接,宁波连通周边、链接全球的能力。

▶宁波可引进一大批产业领域的国际公共活动组织者,通过高频的公共活动,催化出未来产业,成为涌现颠覆式创新、现象级事件、传奇式英雄的试验场及竞赛场。

▶对待技术创新,宜相对“宽、松、软”;反之,对待纯商务模式创新,应该相对“窄、紧、硬”。

▶宁波有着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要依托物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长出更多未来产业。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先天优势,要深度参照国际先进城市的经验,经略海洋,以工笔画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像开发利用港口那样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谈印象

“宁波具备浙江几乎所有经济高质量发展场景”

记者:何院长好,多年来您一直关心关注支持宁波发展,在您看来,宁波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在高质量发展上,哪些让您印象深刻?

何万篷:宁波之优在于具备浙江省几乎所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场景,即五个优势场景——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外向经济、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可以说,场景完整、门类齐全。宁波始于贸易,兴于航运,逐步发展成为生产中心、商品中心、金融中心和办公中心。未来将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活中心、交流中心、体验中心”迈进。

印象最深刻的,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工业综合成本优势明显,制造业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二是自主创新氛围浓厚,企业创新能力强劲,科研院所规模不断扩大,高端人才资源“强磁场”作用显现。三是自由贸易禀赋优异,具备充沛的海外资源,国际认同感强。四是综合营商环境一流,制度执行力与治理水平全国领先,贸易便利化改革成效显著。可以说,宁波始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芯半导体。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如何理解这一决策背后的长远考量?在这一背景下,宁波面临怎样的发展机遇?

何万篷:新域和新质,可以说是有竞争力的新增长极的标配。无法想象,一个行动体,在新域和新质上没有颠覆性、增量型的突破,还能获得高质量的新的增长,并极速产生规模优势。

新域和新质,是一种能力的变轨和跃迁。要实现输出的创新,必须得有输入的创新,关键是组织的创新。这对我们的治理,提出很大挑战。宁波要加快实现顶层战略的自我突破,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特殊功能,勇敢地跨前一步,为国测压力、试制度,跨越式地获取定价权和定义权,从而在全球竞合中掌握发展主动权。宁波完全可以在产业“五基”、深海、深空等领域先行先试,孕育面向未来的新动能,促进新域和新质大发展。

谈优势

“核心竞争力是连通周边、链接全球的能力”

记者:上海是国内最早布局发展未来产业的城市之一,较早起跑抢占先机,宁波可以向上海学习借鉴什么?

何万篷:上海一直重视城市软硬实力的耦合。上海开埠,两百年不到。但大家公认,这座城市是尖峰,是高原。其最“硬”的底层逻辑,是上下、内外高频互动的国际对标、市场首创、主动服务,把自己摆到全国大局、全球变局中,摆到未来的国内外合作发展中。

鉴于此,宁波未来发展定位要更紧密贯彻国家战略,主动对标国际经贸新规则,卡住有利的全球化“身位”。呼应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旗帜鲜明地提出“海洋制造”。同时,重点关注商业卫星和生物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宁波终端制造业发达优势,推动尖端制造和极端制造发展,谋划具有牵引性、交互性、竞争性的项目。

宁波东部新城。

记者:抢占未来产业的赛道上,已是百舸争流。在培育未来产业上,您认为宁波短板在哪?优势是什么?如何扬长补短,在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

何万篷:相对而言,宁波“港”强,“海”弱;制造强,服务弱;资产强,资本(金融)弱;外贸强,外商(资)弱。大市统筹能力相对弱,导致生产力布局分散,较难产生倍增效应。

宁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什么力量推动她在未来产业的赛道上突围?我觉得就是链接,宁波连通周边、链接全球的能力。譬如宁波和上海的关系,宁波舟山港和世界的关系,等等。

宁波可用好“借梯登高”这个妙招,看上海正在发生什么变化,尤其是那些首创性、改革性、引领性开放措施,牢牢盯着全球顶尖城市发展了什么世界级高端产业集群。把自己摆到大局、全局、变局中,利用港口这一“最大资源”,大力发展高能级贸易商,抓住流量背后真正增值的部分;充分发挥终端制造业发达的现有优势,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尤其是中东欧的产业合作,这是宁波最大的战略机遇。

谈创新

“丰富应用场景和实体经济是宁波科创最大优势禀赋”

记者:未来产业是创新驱动的产业,需要强大的原创能力。从科技创新上讲,宁波与有丰富高校资源和科研院所资源的城市相比,并不占优势。宁波该如何应对?

何万篷:宁波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在细分领域上显示度较强。“研究院经济”,有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的双重作用。对宁波而言,宜尽可能地通过高频交流交互、高效转移转化,充分释放各类院所机构的利润中心功效。

宁波一直在做“不简单”的事情,培育了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体经济是宁波科技创新最大的优势禀赋。新型举国体制,现在成为大家的口头禅。这个自然是没错的。但这只是一个拳头。另一个拳头是新型市场化。两个拳头,不可偏废。

未来,宁波要继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政策服务包”制度,对锚定未来产业、矢志创新突破、面向全球市场的好苗子,完善专项培育计划和梯度培育体系。关注“333”企业——3亿元产值、3000万元利润、300名员工。“333”企业通常不是头部企业,但它们代表着区域经济的“肌肉”。

同时,现代化高能级产业要素的集聚离不开人才。宁波可引进一大批产业领域的国际公共活动组织者,通过高频的公共活动,催化出未来产业,成为涌现颠覆式创新、现象级事件、传奇式英雄的试验场及竞赛场。

甬江实验室热场材料创新中心制备的高纯SiC涂层托盘已初步实现量产。

记者:培育未来产业需要有长远眼光,是该“有中生优”还是“无中生有”?如何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身的未来产业和赛道?

何万篷:去年10月宁波印发了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行动方案,着力培育前沿新材料、未来智能、未来海洋等九大未来产业,很有前瞻性、宁波特色。

未来产业遴选原则,正是对照上位导向,对标国际先进,对接社会诉求,凸显开放性。从现状递延、未来引领、机缘把握的三大产业发展逻辑出发:

宁波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先天优势,要深度参照国际先进城市的经验,经略海洋,以工笔画推进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像开发利用港口那样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以海洋为载体和纽带,积极打造“蓝色伙伴关系”,开展国际合作。搭建“硬核”海洋科创公共平台。

建议继续花大气力研究新问题,前瞻接应未来未知场景,布局“尖峰”产业。发挥现有产业功能区、特色园区产业基础优势,加快关键环节突破、核心技术攻坚和共性平台建设。

未来不会自动到来,是勤奋、本分、缘分、天分的结合。要增强职能部门的科技素养和未来感,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立足新域和新质,强化技术预见工作。

同时,推行“两激进”,即相对激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政策、相对激进的产业基础能力政策;“三积极”,即积极的产业政策、积极的企业政策、积极的人才政策。

谈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长出更多未来产业”

记者:未来产业培育,具有长期性、探索性、不确定性,是“摸着石头过河”,宁波如何尽可能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培育成功率?

何万篷:提升培育未来产业成功率,对职能部门是全新要求,宁波既要顺着场景积极作为,又要守住边界避免“占道堵路”,还要系统集成整体智治,更要火眼金睛防范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技术创新,宜相对“宽、松、软”;反之,对待纯商务模式创新,应该相对“窄、紧、硬”;对待那些以高科技、大投资为幌子,游走在各地占资源、套补贴的恶劣模式,尽早建立黑名单制度。

要打造容小、容缺、容慢、容错的宽容环境和机制。正确处理好压力测试与预期稳定的关系,让压力测试的子弹多飞一会儿,让市场自我调节的手段发挥得更加充分一点。

要保障对未来产业促进政策的连续性,不可急于冒进,警惕采取以税收亩均为上的招商思维。在未来产业的监测与统计方法上与时俱进。可以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域进行突破,先行先试。谋划成立先进工业与技术机构部门,确立未来产业技术政策与计划,并探索与之匹配的考核机制。

记者:未来产业,并非空中楼阁。在培育未来产业热潮下,如何处理好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何万篷: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并不是代表“先进与落后”,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成就。传统产业是未来产业的发展根基,离开传统产业,未来产业可能是“无根之木”。真正的未来产业,源于未来技术,其特点是——高端、尖端、极端、终端,都是在工业制造范畴。看新加坡未来产业转型路线图,可以发现,其未来产业更多是传统产业的提质升级,通过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新兴技术装备应用,发展高附加值制造环节等措施,而非清退,另起炉灶。

宁波有着坚实的制造业基础,要依托物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长出更多未来产业。此外,重视都市产业,完善产业生态。没有都市产业的支撑,未来产业的发展根基,也是不牢靠的。

记者手记

拿到何万篷院长传回的访谈稿,我很快去看了字数统计栏:18页,8812字。

这无疑是一次信息量巨大的访谈,虽然限于版面容量进行了压缩,但含金量不变。

洋洋洒洒,是专业,是视野,是熟悉,也是热爱。

何万篷是宁波的老朋友,曾担任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智库专家成员、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等,长期关注、支持、研究宁波经济社会发展。

关于培育未来产业,何万篷建言献策既立足宁波又跳出宁波,对标全球先进城市,学习全球先进理念,借鉴全球先进经验,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宁波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链接,连通周边、链接全球的能力;宁波科研院所的资源优势在细分领域上显示度较强;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体经济是宁波科技创新最大的优势;把自己摆到大局、全局、变局中;卡住有利的全球化“身位”……这些独到的判断和建议,值得深思。

欣喜的是,对“未来产业”的布局,宁波早已落子、卡位,且决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增强‘快人一步’的战略主动,构建‘高人一招’的产业导航,落实‘胜人一筹’的资源投入,打造‘优人一等’的发展生态,让未来产业的‘成长土壤’更优渥、‘阳光雨露’更充沛。”宁波提出。

这场输不起的竞赛,宁波必将全力以赴。(记者 成良田)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06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