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的工位,在近80米的高空,那是一个不到2平方米的驾驶室。
作为一名女司机,她要操作高大的塔吊,起舞在合肥城市上空。1992年出生的李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虽然年纪不大,但她从事塔吊作业快9年,已经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长年奋战在大建设一线。
为补贴家用她来工地开塔吊
在新站高新区鹤翔园四期安置房工地,塔吊林立,建设正酣。
李丹所在的驾驶室内,除了显示屏等操作设备,一把座椅,还有一台空调。如果是初次登上这里,透过玻璃往下看,会有些眩晕的感觉。
从去年5月来到工地,李丹和塔吊“相伴”已经有近10个月。中午1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李丹才有空缓缓从塔吊爬下。
“忙起来的时候,为了节约爬上爬下的功夫,中午就在塔吊上休息,吃点干脆面和水果简单对付一下。”李丹说。
李丹是安徽亳州人,初中毕业进入服装厂务工,之后嫁到合肥,并相继有了孩子,“还是两个男娃娃,就差一岁。”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加上家里有人在工地干活,李丹决定转行开塔吊。
塔吊驾驶属于建筑行业的特种作业,需要持证上岗,李丹在合肥一家培训学校报班学习。“学塔吊,第一关就是克服恐高,从理论知识到实操训练,一课不落,顺利过关拿证。” 李丹说。
李丹还记得,第一份工作就在离家不远的项目,一开始操作起来还有些生疏。“吊车晃动比较厉害,人也跟着紧张起来。”
凭借心细、稳重,胆怯变成勇气,李丹越干越熟练。从2015年入行,陆续在十多个工地工作过,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一年半载,见证了一栋栋高楼拔地起。
80米的高空能看到家的方向
去年5月,李丹来到离家五公里外的鹤翔园项目。这个工地有22名塔吊司机,有7人都是女塔吊司机,李丹是“七朵金花”里年纪最小的那位。
每天6点,李丹早早赶到工地,上完安全课,穿戴整齐马甲、手套和安全帽,沿着斜梯爬上塔吊驾驶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再往左摆臂”“起钩”“开小车”“落钩”……对讲机里的指令一刻不停。
为了省却爬上爬下的辛苦,除了高温天气外,她经常一整天待在驾驶室里,等到下班时才下来。
为减少上厕所的频率,李丹刻意少喝水,“有时一天都喝不完一瓶矿泉水。”李丹说,酷暑寒冬,驾驶室四周无遮挡,抬头是烈日,低头是钢筋水泥,还能听到风的呼啸。
夏天,空调打到最低温度,但整个人被高温包围着,晒得大汗淋漓。冬天,冷风顺着驾驶室缝隙不停灌入,冻得发抖,只好不停用透明胶带封堵缝隙。
塔吊是工地上最高的作业点,除了风吹日晒,李丹还需要克服长时间在高空的孤独感。
作为项目上近千名建设者之一,李丹见证楼房的“慢慢长高”,日出日落,一座座塔吊旋转,勾勒着城市天际线。
在塔吊驾驶室里看日出、看晚霞,夜里城市灯火阑珊,霓虹闪烁,车流滚滚,城市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空余她还会掏出手机,拍照分享在朋友圈。
身在80米的高空,李丹能看到几公里外的小区,那就是家的方向,也是她坚守的动力。
在合肥大建设一线,还有很多像“李丹”一样的塔吊女司机。据不完全统计,仅新站高新区4个在建的安置房工地上,就有62名塔吊女司机,她们奋战在机器轰鸣的现场,为这片热土的发展挥洒汗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吴奇 通讯员 张敏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096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