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美术教学,大多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绘画的方式进行,美育效果并不明显。如何进行更有效的美育教育?巢湖市将目光投向非遗,结合当地特色文化,通过‘非遗+美术’的特色美育课程不断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美术课。
从美术教育到美育教育
嵇友倩是巢湖市人民路小学一位上岗不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在接触到非遗之前,她一直按部就班地沿着美术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巢湖市非遗说课比赛,正是这次比赛,让她走上了“美术+非遗”的创新美育之路。
“我过年在家贴春联、包饺子,这些可不可以融入农民画?”“我们可以把十二生肖画进农民画中吗?我想画画我自己的生肖”。嵇友倩选择安徽青阳农民画作为非遗教学项目,在带领学生创作农民画时,她发现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作品很有创意。随着教学的深入,师生一起开始探索如何将农民画与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
嵇友倩在学习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发现农民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需求。于是,她将目光锁定在自己家乡——宣城市泾县,选择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培养美术创作能力的泾县油布伞制作技艺非遗项目。
从选料到制作,从裁剪到熬制桐油,嵇友倩一边悉心学习,一边思考怎样开展教学。回校后,她与美术组老师一同研讨开发单元课程,让学生知非遗、学非遗、爱非遗、传非遗。“看到孩子们在美术课上一点一滴地了解各种非遗,还会主动探讨非遗的保护,传承这个词就有了具象化的体现。”嵇友倩说。
变碎片学习为深度学习
如何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浅层走向深入,这是所有教师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小学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当地非遗文化资源,探索出了适合本地学校的美育之路。
巢湖市黄麓镇中心小学2016年开始就与当地的“掇英轩”结为共建基地,“掇英轩”传承的“纸笺加工技艺”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掇英轩”开展实践活动,是黄麓镇中心小学美术特色课程《走进非遗——纸笺加工技艺》大单元教学中的一个学习任务。
“掇英轩”里,国家非遗纸笺加工技艺传承人刘靖一边带领学生参观,一边介绍纸笺加工技艺的历史源流、纸笺种类及现代发展,耐心指导学生体验流沙笺的制作过程。
纸笺加工技艺涉及印染、刻纸、装裱、雕刻、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门类,涉及物理、化学、美学、气候、中医药等多学科知识,也包括了雕、刻、剪、揉、画、描等手工技艺。美术老师吴茹铭、程盈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欣赏感受、艺术实践、设计应用方面开发设计了单元课程,由浅入深地带领同学们认识、感受、体验、传承纸笺加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我特别喜欢吴老师和程老师教我们用纸笺制作各种文创作品,美丽的扇子、灯笼等等,我深深感受到了纸笺加工技艺的魅力,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了。”学生刘思远说。
从“传统”开始 向“时尚”进发
青山小学是巢湖市一所偏远的乡镇村小,位于巢湖市最南边的坝镇,舞虾灯是这里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形成与巢湖南岸的捕鱼文化相关。2020年1月开始,青山小学教师叶晓菊将这项地方非遗引进课堂。
青山小学学生做的虾灯主题手工作品
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虾子灯这一传统非遗民俗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设计创作充满趣味的文创作品。其中有体现虾子灯非遗文化的国画、扇面、书签,有精美的虾子灯陶瓷贴画,还有学生一针一线创作出的虾子灯刺绣文化衫、文化袋……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生活用品的结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一直秉承以特色促发展的美育思想,将地域非遗文化与美术教材内容深度衔接融合,拓展开发重建为项目化学习的大单元美育课程。”巢湖市美术学科教研员张千梅介绍,目前,融入到巢湖市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安徽地域内的“非遗”已有20多项,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单元课程,并整理汇编成《非遗与美术》美术特色教学创新教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据悉,巢湖市已命名19所学校为“美术特色教学实践基地学校”,通过基地学校持续的辐射带动,全市逐渐形成了“一校一非遗,校校各不同”的美育格局。
合报学在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谢蕾 通讯员 翟菲菲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168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