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合肥在线2022-03-01  219

导读:2月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合肥多项成果入选。“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合肥做出重要“支撑”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成为了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

2月28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合肥多项成果入选。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合肥做出重要“支撑”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我国成为了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在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列于第一项。

此次任务中,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嫦娥钢”,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设计及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做出重要贡献。

“嫦娥钢”是合肥研究院根据我国嫦娥探测器月面软着陆需求而研制的一种新材料,具有极高的强韧性和吸能性,其延伸率、强塑积等指标国际领先。“嫦娥钢”曾于2013年成功保障“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2019年,该缓冲拉杆又成功助力“嫦娥四号”踏上月球背面。

为保障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火星表面,合肥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在前期探月工程任务基础上,研发出新一代嫦娥钢,通过精细的组织调控和独特的工艺创新,实现了材料成分不变、吸能性显著提高的目标,并开发出着陆缓冲机构用拉杆、限力杆两种缓冲元件,利用该产品突出的强韧性、轻质性和吸能性,吸收着陆时的冲击能,为天问一号着陆缓冲机构优化设计及其软着陆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火星探测任务中,除沿用缓冲拉杆以外,还首次使用限力杆产品取代了部分进口铝蜂窝设计,真正实现了我国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完全自主化。”合肥研究院科研人员介绍。

“祖冲之号”——

科大量子成果入选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由中国科大完成的“可编程二维62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也位列其中。

量子行走是经典随机行走的量子力学模拟,是实现量子模拟、量子搜索算法乃至通用量子计算的工具。

去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晓波、潘建伟等通过研发兼容平面工艺的三维引线技术,实现了量子比特结构从一维向二维的拓展,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由62个比特组成的8×8的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阵列,构建了“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并通过该装置演示高保真的单粒子和双粒子连续时间量子行走。利用量子处理器的高可编程性,实现了量子比特激发粒子行走路径的精确调控,在固态量子芯片实现了马赫-曾德尔干涉仪。

该工作是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首个比特数超过60的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验证了对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比特系统的高精度量子调控能力,为研制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2022合肥成果

依然如“雨后春笋”

去年12月,科技日报发文盘点了十项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其中4项成果皆诞生于合肥,此次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合肥又有多项成果上榜,足以见得去年合肥在科创成果上硬核实力。今年开年,合肥科创发展依然势如破竹,仅2月上旬,中国科大就有4项成果接连登上《科学》《自然》等全球顶级科学杂志,尤其是2月10日,《自然》更是“一口气”同时发表了中国科大的三篇论文,同校三篇论文同时被《自然》发表实属少见。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25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