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4年4月11日讯(记者 蔡雄彬)4月6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宝安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热闹开锣,在为期9天的巡演中,潮州大锣鼓、潮阳英歌舞、梅岭“飘色”、广东大戏、舞龙舞狮……各类民俗表演轮番登场,为数万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西乡河边星光闪耀。
作为本届庙会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由西乡义风戏剧社社长周小菊领衔的现代粤剧展演,更是赢得了场下观众的阵阵叫好,为这场传统庙会增添了又一抹亮丽的“新潮”色彩。
粤剧又被称为“广东大戏”,2006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介绍,此次展演的多个新编作品在保留传统粤剧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了如流行音乐、故事题材、服饰妆造等更多现代元素,使粤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实我本身有录音棚,也接触了很多票友,但大家很多都达不到粉墨登场的水平,而且粤剧行当有句话叫做‘宁穿破,莫穿错’,什么角色就得穿什么衣服。但如果说我们穿礼服、旗袍、汉服这类服装表演,门槛就低很多,怎么漂亮怎么来。”在宝安区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西乡义风戏剧社社长周小菊看来,现代粤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粤剧表演的准入门槛,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搭配服装,表演也更加方便。同时,现代粤剧既保留了传统粤剧中的唱腔和表演技巧等精髓,又融入了现代的表演元素,使得整个剧目既富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此外在主题选择上,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而是拓展到现代社会、历史事件、现实生活等领域,反映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
“比如说古装的戏剧表演,有妆容和布景,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里面,演员也会有更好的发挥。但在现代粤剧的演绎中,缺少周围环境带来的坠入感和形体的帮助,只能靠演员的声音去告诉别人:是什么人物、在做什么,喜怒哀乐只能靠声音来表达,所以也有一定的压力,会要求演员自身更加投入、更加细腻地去演绎那个角色。”从七岁时开始学戏剧,踏上戏剧舞台近五十年,周小菊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粤剧表演功底,还也在现代粤剧的创新和演绎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值得一提的是,身为一名粤剧爱好者和传承人,十几年来,周小菊一直身体力行,致力于粤剧的传承工作。“包括每年来深圳的‘小候鸟’们,我们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个戏剧课堂,帮助他们了解粤剧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深圳这座城市有一定的融入感。每年有特别优秀的小朋友,我也会推荐他们报考粤剧学校。”据周小菊介绍,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希望能在今年5月,把西乡粤剧带到法国艺术节上。
周小菊用几十年间无数次的唱、念、做、打,默默践行自己的梨园法则,而她的一双儿女也在耳濡目染下走上戏剧道路。
今年,周小菊的儿子谭康泰也第一次登上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的舞台与母亲对唱,合作演绎粤剧经典曲目《梦会太湖》。“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乡人,从小就跟着妈妈一起,感受了十几年的三月三庙会,一直也想可以在这样舞台上,为大家献上一曲,让大家开心一下。”谭康泰介绍,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姐姐和自己都对粤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姐姐更是选择成为一名专业的粤剧演员,现在在广东省粤剧院工作。“我自己也刚从戏剧院校毕业,希望能跟姐姐一样,进入广东省粤剧院,追逐音乐梦想。”他说道。
以时间为线,西乡街道北帝三月三庙会宛如一部流传千古、交织古今的传统史诗;以空间为维,西乡北帝三月三庙会不仅是西乡人民共有的回忆,更是西乡与远乡、故地与乡野间情感交织的桥梁。也正是由无数个如周小菊一般土生土长的西乡人坚守文化根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巧妙转化,让民众享受更加多彩、更高层次精神文化盛宴,为湾区文化交融“连心架桥”。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307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