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神器”每万人配比数,合肥跨入先行城市行列

合肥在线2024-05-09  85

导读:近日,安徽省爱卫办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而在合肥市,曾连续三年将公共场所设置急救设备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如今,每万人配比量已跨入全国先行城市行列。但在现实中,不会用…

近日,安徽省爱卫办等三家单位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而在合肥市,曾连续三年将公共场所设置急救设备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如今,每万人配比量已跨入全国先行城市行列。但在现实中,不会用、不敢用这些“救命神器”的尴尬,也亟待破解。 

5月7日,合肥2号线蜀山西站内,工作人员在维护AED设备

合肥黑焱综合体能训练馆内,正在开展一场AED设备使用培训

成效:每万人配比,合肥跨入全国先行城市行列  

4月24日,江西新余市体育馆内一男子在打球中途突然倒地,心搏骤停。在场医护工作者立即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球友们还快速取用了体育馆内的AED设备。幸运的是,男子之后转危为安。 

这样的场景,其实在合肥也并不少见。合肥市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副部长王哲透露,2020年以来,AED在合肥已成功挽救了多人生命。 

2020年1月13日,合肥南站负1楼一名76岁男乘客不省人事。医护人员赶到后,立即对乘客实施心肺复苏,之后又借助站内AED设备抢救,成功帮老人恢复心跳。 

去年4月8日,在合肥3号线杏花村站,一名乘客在上扶梯过程中突然晕倒。地铁站员工利用AED设备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最终乘客脱险。 

“在我国,每年因心脏骤停猝死病例超过50万例,发病率居全球各国之首。”合肥市蓝天救援队医疗组讲师许名介绍,AED就是心脏骤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

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事件时,在救命的“黄金四分钟”内,正确使用AED设备和实施心肺复苏,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其实,在2019年之前,合肥市公共场所的AED屈指可数。

合肥市是如何“破题”的? 

2019年初,合肥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合肥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刘波建议,在人流密集的大型公共场所配备AED,并将项目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中加以落实。该建议提出后,得到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 

之后,合肥市红十字会作为牵头单位,负责实施“公共场所医疗急救工程”项目。2019年到2021年,公共场所设置急救设备(AED)连续三年被纳入合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 

此次《通知》提出,全省各地科学规划公共场所AED配置,“原则上配置比例达到每10万人10台。”合肥市满足要求吗? 

2019年9月14日,合肥市公共场所首台政府投资的AED亮相合肥1号线“合肥南站”。目前,合肥市财政累计投入近1500万元,在公共场所安装了1643套AED,实现全市地铁站点全覆盖(2022年前已运行)、市属公办学校全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全覆盖。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为985.3万人。仅以政府投资设置的AED来算,现在合肥市每10万人配比16台,已跨入全国先行城市行列。

使用:AED地图可直接导航至最近一台取用

记者注意到,此次《通知》要求,“各地推动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AED地图。”在合肥,如今该怎样快速找到附近的AED设备呢? 

合肥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张妍介绍,目前,在“皖事通”合肥分厅已上线“合肥AED地图”服务,可以快速查看离你最近的AED设备。

记者以合肥市总工会大楼为原点,在“皖事通”APP搜索“合肥AED地图”,很快页面就跳出了周边数十台设备的具体位置。而且设备目前的状态正常与否,如何最快速抵达设备所在地,都可以直接查询。

AED设备投放之后,都由谁来管理?工作人员介绍,“在合肥,是AED厂家负责管理,我们监督。为此,我们打造了管理平台,还绑定了工作人员手机。”比如,出现设备电池没电、电极片到期的情况,都会自动提醒。 

安装AED设备,除了政府投资之外,社会力量不可或缺。在合肥市,这几年,社会力量也开始投入资金投放AED。在日常工作中,许名发现,“在合肥有不少企业花钱采购AED设备,安装在单位内部。”去年9月底,合肥市蓝天救援队还依托“安心家园”这个公益项目,在置地广场等6处安装了AED。

除了固定位置的AED,今年流动的“救命神器”也在合肥街头出现。3月下旬,首批配备AED的出租车正式在合肥上线。首批配备AED设备的是江汽集团旗下和行科技营运的20多辆出租车以及租赁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运营车辆的流动性,可以让救援更高效,设备覆盖面更广。 

王哲介绍,一般来说,一台AED设备的价格不菲,便宜的要近万元,贵的要好几万。另外,还不算上以后的维护成本投入,更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由于AED的电池和电极片存在生命周期,如果相关企业不注重后续服务,可能会造成不少“僵尸”设备等问题。“在公共场所投放更多的AED,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并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尴尬:不认识、不会用,不敢用现象仍较为普遍 

尽管AED的配置率近年来不断提升,但实际使用率并不高。要跑赢黄金急救时间,不只需要确保硬件设备到位,还需要人们的责任意识、急救技能随时在线。

连日来,记者在轨道3号线、2号线多个站点,随机采访了十多位乘客。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知道AED设备是做什么用的。有乘客表示,进出地铁站都来去匆匆,没有留意过设备。 

有两位乘客表示听说过这个设备,但自己不会用。在三十埠站出口,乘客蒯先生表示,“要是在紧急的时候,自己肯定不敢用这个设备救人,万一出了事,自己担不起责任。” 

在许名看来,目前AED等急救设备普及还存在不少困难。因为绝大多数公众缺乏相关急救技能,“不会用”是一条“拦路虎”。 

前段时间,四川成都峰度天下小区附近,20多岁的小陈拿自己做试验学习使用AED设备,不料被当场电晕。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拨打了120。 

“正确使用AED设备,至关重要!”此前,许名曾在合肥本地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多年。到蓝天救援队后,也经常进校园、进企业开展急救知识科普。仅去年,他就在不同场合介绍AED使用知识40多次。 

2023年,合肥市红十字会开展急救知识普及154场次,普及人数38.9万余名;开展救护员培训180场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614名。 

王哲坦言,除了“不会用”之外,“不敢用”也是AED使用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这背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怕担责”,这一情况从全国来看,都较为普遍。

“就算接受过正规培训,部分人在现实中仍不敢用,怕万一施救不成功,自己要担责。”王哲表示,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这背后,有一个全国性“条款”在为好人撑腰。

记者在3号线天鹅湖站看到,站厅内安装的AED设备外箱上,除了印有使用步骤等信息,还在右侧打伤了醒目的文字:“《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 

呼吁:加大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力度 

“急救神器”发挥作用,装置到位是前提,有效使用才是关键。如何让更多人掌握急救基础知识,以便在需要时,AED发挥作用?

最近几年,有不少合肥市政协委员都提出了相关建议,有的建议“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有的建议“加强志愿者队伍专业救助能力”。

“从中小学开始,对孩子们进行各类急救知识培训,非常有意义。”在王哲看来,学校急救教育是普及AED等急救知识的一个突破口。让年轻人掌握这项技能,是可以使用一辈子的事。

在这方面,合肥市已开展了大量工作。

2021年,合肥市分别为市属公办学校、肥西县公办学校培训了学校救护师资96名。目前,合肥市已经在长丰、巢湖已经建立了两家高校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站。

前段时间,在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交流活动中,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被授牌全国第二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这个学校就配备了2台AED设备。

王哲呼吁,继续加大推进应急救护知识进校园力度。  

“校园、企事业单位,最好每半年培训一次应急知识。”许名表示,AED设备的使用不仅是知识,更是一项技能。培训后如果没有经过一定的复训,就会忘记。经过反复培训后,才能真正掌握。

值得期待的是,此次《通知》已明确,各地要探索将AED使用技能培训内容纳入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公共交通工作人员、职业驾驶员、体育课教师、班主任等重点人群在岗培训,培养有能力开展救护工作的第一反应者。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44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