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甘肃姑娘小张,从4岁起就备受下肢水肿困扰。肿胀、变形的右小腿不仅影响美观,还影响了行走和日常生活。日前,小张不远千里奔赴合肥就诊。中国科大附一院骨科手足外科团队应用超级显微外科技术,成功为小张开展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让困扰女孩近20年的右腿顺利消肿。
发病:
一场持续发烧后,她的右腿逐渐肿胀
记者了解到,小张4岁时曾连续发烧了2个礼拜,退烧后,家人发现她的右侧小腿逐渐肿胀,甚至蔓延到脚背。随着小张逐渐长大,小腿的肿胀不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重,让处在青春期的她愈发的自卑和失落,常常为能买到一条合适的裤子而发愁,到了夏天连穿裙子都成了奢望。
手术中
家人带她多次前往各地医院就诊,治疗效果都不理想。自此,肿胀的右腿成为困扰小张和家人的一块心病。
在寻求治疗方法的过程中,小张看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一篇文章《淋巴管堵车“肿”么办?安徽首例“超显微”技术接“通路”》,了解到该院骨科手足外科团队能够通过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淋巴水肿,让小张心中再次燃起了希望。
于是,家人带着小张踏上了求医之路。历经一天半时间,他们从甘肃省平凉跨越一千多公里,来到了中国科大附一院手足外科负责人鹿亮的门诊。经过一系列检查评估,结合小张入院前的双下肢放射性淋巴核素造影显像结果和病史,学科讨论认为小张为原发性右下肢淋巴水肿。
鹿亮告诉小张,淋巴系统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一样,也是一个网状的液体系统,当淋巴液回流到静脉的通路受到损伤或者阻塞时,淋巴液就会堆积在组织间隙,无法正常运输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肿胀。超显微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目前治疗淋巴水肿的一项前沿有效技术。经由患者及家属同意和充分术前评估,团队最终决定为小张进行超显微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
治疗:
散乱“线卷”中找“线头”,超显微技术接“通路”
“超级显微外科是指在小于0.8毫米的血管径上进行的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这项手术方式治疗淋巴水肿,消肿效果明显、切口小、恢复快,但是对手术者技术要求高。”鹿亮介绍。
术中,由主治医师陈伟健主刀,在能放大40倍的高倍显微镜下,寻找到有功能的浅集合淋巴管,用比发丝还要细的针和缝线,将它与附近合适的皮下显微静脉吻合,让瘀滞的淋巴液得以进入静脉回流。经过4个多小时的奋战,医生为小张成功搭建了6条淋巴管-静脉通道。“淋巴管跟静脉吻合好后,肿胀发硬的皮肤很快就软下来,皮肤出现褶皱,水肿减退。”陈伟健说。
鹿亮介绍,超显微下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是个远超‘绣花’的精细活。由于淋巴水肿患者淋巴管的直径通常只有0.1-0.5毫米,隐藏在长期水肿硬化的组织中,寻找它们不亚于在一堆散乱的线卷中找线头。再加上淋巴管管壁薄如蝉翼,稍有不慎就容易损伤,这就需要手术医生具有扎实的淋巴解剖知识和精湛的超级显微外科技术。同时由于这种超精细手术时间长,对医生的体力和耐力也是极大的考验。
手术3天后,小张原先肿胀的右小腿平均周径比术前缩小了5厘米,消肿最显著的区域达到了9厘米。
术前(左)小张右小腿肿胀明显;术后3天(中)顺利消肿;出院一周(右)“瘦腿”成功!
提醒:
这类患者是淋巴水肿高危人群,尽早正规治疗是关键
鹿亮介绍,淋巴水肿是淋巴系统因功能或结构异常造成的淋巴循环障碍引发的组织水肿,炎症,纤维化和脂肪沉积等系列病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淋巴水肿通常由淋巴管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发病率相对较低,通常患者发病年龄较小,常累及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更为常见,多是接受淋巴结清扫手术、放疗或化疗的癌症患者,这些患者是淋巴水肿的高危人群。
“有些患者术后不久就出现淋巴水肿症状,有些患者在术后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发生淋巴水肿。”鹿亮说。
专家提醒,如果肢体出现紧绷感,长时间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筛查,由医生判断是否为淋巴水肿。一旦被确诊,要尽早治疗,避免淋巴管因长期承受高压而功能衰退,或因反复炎症造成淋巴管萎缩或闭塞,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失去手术机会。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唐萌 通讯员 方雯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525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