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观察】 稳增国更安 乡兴民更富

合肥在线2023-04-05  154

导读: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成就不凡,逐步筑牢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建议重点突出,笔者认为,“三农”领域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粮食安全根基深,乡村振兴成果实,逐步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笔者…

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成就不凡,逐步筑牢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工作的建议重点突出,笔者认为,“三农”领域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

粮食安全根基深,乡村振兴成果实,逐步筑牢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

笔者认为,报告对五年来我们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成就斐然,主要表现在:粮稳国安基础更牢。五年来,我们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报告中指出,2022年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五年来,我们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我国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笔者认为,这沉甸甸数字背后富有深刻的内涵: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粮安“压舱石”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中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接近世界1/5人口的吃饭问题,更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中国独特的贡献;粮食生产根基更牢。五年来,我国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去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创新水平高,支撑粮食生产要素水平不断提升,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粮食生产机制更有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重大方针政策解决了粮食生产问题,政策卓有成效。

乡兴农富果实更大。五年来,我们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这组富有含金量的数字背后,农民享受到更多乡村振兴的红利。城镇化率的提升,让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过上了向往的城市生活,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高,让更多的农民不再为吃水发愁,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或者出门务工,增加了获得感和幸福感。2400多万户农村住房条件改善,新房带来更多的幸福。乡村振兴成果农民看得见、摸得着,享受了更多的实惠。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乡村振兴成果将更大更甜,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贡献

在2023年的工作重点中,报告指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举措体现了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贯彻,与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目标也高度一致,彰显了党政同心同德,展现了“稳”字当头,积极进取。展望未来,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乡村振兴成果将更大更甜,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三农”领域自己的贡献。

中国饭碗将端得更牢更稳。报告提出,2023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及稳定提升粮食产量的重大措施。若能如期实现,我国粮食产量将跨越一个新台阶,为中国人饭碗加把“安全锁”。为此,我们需要“软硬兼备”:在“硬”的方面,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灌区现代化先行;在种业上有新的突破,中国人用中国粮食“芯片”,增收的同时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向科技要产量,向装备要效益。在“软”的方面,继续强化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持续完善推进可持续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特别是针对当前世界形势,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乡兴农富成果将更大更甜。报告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未来,乡村将更加兴旺,农民将更加富裕,成果将更大更甜。在乡村振兴产业、组织、文化、生态、人才“五个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关键。乡村特色产业是解决此问题“良方”,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向“特”要振兴、要收入、要富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更加需要在特色产业上下大功夫,同时结合实际推出特别的巩固拓展政策,让脱贫攻坚地区农民与全国一道享受更多的红利,增加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过去五年,我国的“三农”领域成果丰硕,稳粮国安、乡兴民富,在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的背景下取得如此骄人业绩,尤为珍贵难得,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艰苦奋斗拼搏的结果,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正确。展望未来,新开局有新气象,我们信心满满,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作出“三农”的贡献。

(姜文来,作者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3926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