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江 | 从历史必然性把握“新的文化使命”

合肥在线2023-07-25  319

导读: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讲到,“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讲到,“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是确定性、必然性论断,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重大命题。

**唯物史观人类精神解放的现实表达

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新使命的必然性,首要就在于文化及其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历史性的。一方面,作为社会机体的灵魂要素,文化是附着于经济基础的典型“上层建筑”,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文化发展不是自在而为的,文化活动不能跳脱所处的时空条件,也离不开“活的历史”的社会生活形式。另一方面,文化发展随经济基础的运动而变化,文化生产与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相适应,但这不等于可以无视精神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结构的相对独立性。正如马克思对文化的生产价值评价道:“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

共产主义也是实现精神个性自主活动和充分发展的运动。恩格斯曾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列宁也指出,在一个充斥落后文化和错误观念的“文盲国家”,决然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由此可见,精神世界的繁荣是社会主义事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不可或缺的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革命性与先进性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对所担负的文化使命的不断更新和总结,既是深谙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规律认识,也是以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要求。

总之,唯物史观构成中国共产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新使命则彰显着唯物史观人类解放的积极性质。这也就意味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的文化使命,绝非对既往文化使命的断裂或终止,相反,恰恰是在文化创造中不断抵近共同占有富足、高雅的文化生活的理想彼岸。作为综合文学、艺术、思想、理论等人类优秀文化元素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引领文化事业的灵魂,更从理论的普遍意义回应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通过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孕育发展于复兴中华文化的历史实践

从民族到世界、从传统到现代,从国脉到文脉,以“中国”和“共产主义”为标识的中国共产党,对“文化突破”发挥着巨大牵引作用。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新的文化使命不仅获致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浸润,还植根于中国大地5000多年文明发展以及百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运动。中国共产党正是在开辟中华文化与共产主义文明新境界的历史进程中,诠释了担负新的文化使命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复兴中华文化前途的历史主题中得以确立文化使命。习近平指出:“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在由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折中,在领导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事业中,中国共产党锻造出富有生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为中国文化由僵化迈向革命、由落后迈向进步、由传统迈向现代创造了契机,使中华文化得以摆脱彻底断流、全盘否定的命运。正如毛泽东评价道,“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中国共产党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建设逻辑中丰富文化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担负着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使命,具体到文化领域,就是实现“文化翻身”“文化满足”到“文化强国”的飞跃。文化发展的历史演进,不仅是我们党取得改造世界阶段性胜利的精神体现,更以与时俱进的历史感,诠释了文化使命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中得到了接力和丰富。“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对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的思考和探索。

**建设中华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类精神解放理想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命运的结合中,铸就了开创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使命。当然,仅仅从理论指向和历史维度阐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文化使命的必然性是不够的,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已经与当下不可逆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运动紧密相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就本质来说,所谓现代性文化既不纯粹是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延伸而来的精神世界,也绝非一般意义的原生态马克思主义。从“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多元并行的世界文明格局中,扎根中国大地,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对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传承和现代性转化。新时代文化自信是创新的、发展的,是以“除旧立新”的逻辑链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启新型现代文明的中国形态的诠释,对中国共产党在主体意识觉醒中解释和改造世界的显现。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西方神话”“资强社弱”的世界文明格局中,中华文明没有发生颠覆性错误,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同文明的传统和现代形态的双重互动中,“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就需要妥善处置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保护与发展的张力。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就需要以理性、开放和双向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多样、平等、包容的交流互鉴、聚同化异中表达新时代文化自信,在破除东方与西方、民族与世界、普世与多元的二元对峙中建设中华现代文明,为人类文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旨归贡献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4779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