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怎么样了?

合肥在线2023-11-04  146

导读:历年来从太空“遨游”回来的种子。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科技”再次引起大家关注。看似离我们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航天科技,有时却近在你我身边。在合肥有一家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里面有着一批从太空回来的…

历年来从太空“遨游”回来的种子。

历年来从太空“遨游”回来的种子。

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科技”再次引起大家关注。看似离我们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航天科技,有时却近在你我身边。

在合肥有一家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里面有着一批从太空回来的种子。这些“太空种子”在落地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又会被如何利用?11月2日,记者实地探访了这些“太空种子”。

去了趟太空 种子有“新家”了!

“瞧,这些玻璃瓶中的种子,就是从太空‘旅游’回来的。”在高新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方芳打开储物柜,展示一排排摆放整齐的玻璃瓶。而这些,就是历年来从太空“旅游”回来的各类航天种子。

在每一个玻璃瓶上,都贴上了专属标签。黑晶贝贝南瓜、樱桃番茄、晨光向日葵、水果黄瓜……虽然外表看上去和普通种子没什么区别,但它们都是在上过太空后,经过三四年的地面选育形成的。

早在几个月以前,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上搭载的生态修复草种,像杂粮、牧草、蔬菜等种子,还有刺梨、红花荞麦等就曾来到这里,后被转运到西安育种基地。“现在那些种子已经种在地里了,但是外形看上去和这些玻璃瓶中的种子没有区别。”方芳说。

这些在太空遨游了一圈的种子,在返回地球后,会如何处理呢?

方芳介绍,专家们会根据“太空种子”的实际情况,给它们找到不同的“新家”。一些“太空种子”会进入到育种基地或科研机构进行培育、种植,专家们根据种子的不同情况,挑选出科研人员青睐的种子,进行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另一些“太空种子”虽在性能上有所提升,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达到申请新品种的标准,就作为科普展示的展品,留存在了研究中心。

从太空回来的种子仍需继续闯关

与传统育种相比,航空育种就像是“拆盲盒”。因为,种子上过太空后会不会产生变异?最终效果能不能符合科研人员的预期?诸如此类的提问,都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印证。

以搭载神舟十五号的“太空种子”为例,它们距离现在已经有5个月的时间,目前的情况如何,太空科技研究中心航天育种专家郭锐在西安的育种基地里给出了答案。

在育种基地里,郭锐团队选育的“太空种子”涵盖农作物、花卉、中药材等六大类。

“上次从太空回来的牧草种子,目前已经进入了地面选育阶段了。”拨通郭锐的电话,他正在田间地头里忙活着。

虽然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对航天育种来说,这只是很短的时间。筛选培育一直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试验田到实验室之间要不停地来回奔波,“这是我们工作的常态。”电话那头的郭锐笑了笑,育种人员想要培育出比较成熟的新品种,在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的情况下,至少还要花费几年时间。

作物产量、是否抗性、市场价值等都是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且每一项检测都要经得起考验,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前功尽弃。

郭锐透露,下一步该团队将加强与合肥种业企业在育种过程中的技术交流,为合肥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合肥种业发展强劲,企业众多,种质资源丰富。”郭锐表示会继续关注合肥的种业企业,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将更多农林业生产中亟须品种更新换代的作物种子送入太空,为育种专家提供更多材料。

从太空回来的牧草种子正在西安育种基地选育。

从太空回来的牧草种子正在西安育种基地选育。

航天育种在促进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大有可为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什么样的种子可以获得航天育种的“入场券”?目前合肥的种业情况发展如何?对此记者也咨询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浩。

安徽是农业种质资源大省,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安徽的油菜、蔬菜等种子,就有机会遨游太空。包括金寨县的猴头菇、赤灵芝菌种,阜阳的小麦良种,部分已繁育到第五代。

在李浩看来,航天育种作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与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育种方式。通过航天飞行器搭载农作物种子等生物材料,可快速创制优良种质,助力提升我省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也为农业育种探索提供了新途径,促进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快速发展。

目前,合肥正在积极打造“种业之都”,2022年,合肥种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增幅超过10%;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额连续4年全国第一。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企业也都名声在外。

“让种子能够‘上天入地’,这件事其实并不难。”但是对于育种成果,李浩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除了“种业之都”这个称号,合肥也是一座“科里科气”的城市,建议将具有技术优势的科研院所、高校、高新企业联合在一起,集智攻关,协同开发,更好地将航天育种成果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一颗看似普通的种子,从上天、到下地,再到播种、收获。不仅可以在农业上增产增效,也让农户的口袋鼓了起来,也为合肥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出了积极贡献。

延伸阅读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我国的太空育种已有36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1987年零星无源卫星搭载,到21世纪初发射育种专业卫星进行航天育种,搭载的生物材料范围和重量都有大幅增加。

眼下,随着我国空间站的“上线”,我国太空育种也进入了空间站育种时代。

在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历次飞行任务中,均安排了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累计创制出4万余份空间诱变种质材料,育成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蔬菜等新品种460多个,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创造经济效益3600亿元以上。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王书浒 文/摄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5300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


为您推荐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