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初夏时节是水稻移栽的关键时期,今年合肥在长丰、巢湖、庐江等地示范推广覆膜机插秧技术,采用全生物降解地膜,解决稻田“草害”的问题,助力水稻增产增收。
稻田里施“膜”法
5月31日,在庐江县郭河镇的一块试验田里,农机手傅玉驾驶着覆膜插秧机在田里来回穿梭,与寻常插秧不同的是,覆膜插秧机在插秧的同时还为水田铺上了一层黑色的地膜,所过之处,打孔、覆膜和插秧一气呵成,划出一条漂亮的直线向远处延伸。
“这台覆膜插秧机是在插秧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的,加装了全自动覆膜设备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随着插秧机移动,前轴自动将地膜平整覆盖在地面,后轴直接把地膜刺破将秧苗插进水田里。”傅玉告诉记者,目前这台覆膜插秧机一天能插20至25亩地。
为啥要“多此一举”,给稻田盖上地膜再插秧?
对此,庐江县天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素平表示,除草一直都是水稻种植,特别是有机水稻种植的一大难点,而现在这层薄薄的地膜,能抑制95%以上的杂草生长,农民不再需要给稻田打除草剂,也省去人工除草环节,仅除草一项,每亩地就能节省140元左右,种出来的米也更绿色、更健康。
“今年我以100亩稻田为试验田,推广覆膜机插秧技术。对这项技术,我还是很有信心的。”田素平说。
生态与增收共赢
使用地膜会不会有污染?会不会增加种田成本?面对记者的疑问,庐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吴晨阳给出了答案。
他告诉记者,这层黑色的地膜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一般60天左右就能完全将降解水、二氧化碳及有机肥,不用农民回收,对土地也没有污染,还能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
“相比于传统机插秧多了一道铺地膜工序,看似每亩田增加了200元左右的成本,其实有很多的好处。”吴晨阳说,夏季气温比较高,水分蒸发快,这层覆盖在水田上的地膜是“节水能手”,能够减少水分蒸发,稻田无需反复灌溉,节约灌溉用水30%以上。
此外,覆膜后,肥料利用率和土壤温度都会提高,能让水稻早长穗、快成熟。平均下来,一亩地能增产200斤,增收240元左右。通过这种方式种植出来的水稻,不打除草剂,大米品质也更好,售价也会更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为全面推进巢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探索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效能,近年来,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在巢湖市、长丰县开展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相关试验。
今年全市共设置了8个示范点,计划实施亩数近千亩。下一步,合肥市还将通过打造试点示范区,发挥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使用范围。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 卫晓敏/文 高勇/图 通讯员 李俊
本文来自“合肥在线”,版权归原网站所有,点击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https://5ihefei.com/read-658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合肥生活网(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合肥生活网(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因作品内容、知识产权、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及时提供相关证明等材料并与我们联系,本网站将在规定时间内给予删除等相关处理.